談古今醫德及發展

縱觀中國古代眾多著名醫家,之所以在醫藥學的不同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從不同的方面對祖國醫藥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豐富、發展和完善了中國醫藥學體系而成為醫藥學大家,我們可以發現,雖然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個人經歷,但都有最大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醫德高尚、心存高遠。

如東漢時代的「醫聖」張仲景,曾「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而著成了融理、法、方、藥為一體,奠定了臨床醫學理論體系堅實基礎的《傷寒雜病論》,他嚴厲抨擊醫德敗壞者「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並指出「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又如有「藥王」之稱的唐代大醫家孫思邈,「不戀玉墀走窮山,唯向民間施丹散」。

孫思邈在其畢生心血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序中云:「凡太醫治病,必當安定神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對待病人「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要「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行醫「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後快,邀射名譽」,「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

有「高尚先生」之稱的河間學派(寒涼派)代表、金代醫家劉完素,生活在戰亂頻繁的時代,幼年家境貧寒,母親患病,由於家貧三延醫而不至,致使其母身亡,遂立志學醫,以濟世活人。劉完素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為救治疫病,一改《和劑局方》用方溫燥之弊,創立「六氣化火」論,終成「寒涼派」的開山鼻祖。

在這些醫家身上,都折射出高尚的為醫道德,以及救死扶傷造福人類的高尚情操。即使在今天,這些醫藥學家的優良醫德,仍是值得稱道的,學習和繼承這些高尚的醫德仍有其現實意義。

在社會發展進入21世紀,大力倡導精神文明的今天,對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也是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醫學活動關係到人的生老病死。醫學又是人學,隨著醫學模式和醫學服務模式的轉變以及執業醫師考試和醫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均將醫學倫理學作為必備知識可以看出,社會對良好醫德的呼喚,加強醫學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已成為現實的必要,而學習古醫家高尚醫德不失為一種重要和有效途徑。

首先,對保證醫藥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醫療行為,保證醫藥行業履行其神聖的社會職責,防止醫藥行業不良之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對制約醫藥人員行為的醫藥衛生法律法規的有益補充,即在法律法規所不及而又與服務對像密切相關的一些行為,提高醫藥工作者的自律。

其次,古代的醫藥學家往往有許多方面的高深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文學、歷史、哲學、古代民俗以及其他自然科學等中國古代的民族文化知識,這是瞭解輝煌的古代中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意識的需要。

再次,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有關的民族醫藥知識。古代的醫藥學著作浩如煙海,寫作風格、體例不一,醫案、醫話、議論應有盡有,可以各取所需,為己所用。

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良好的醫德需要多方努力,現行的高等院校通識課設置雖多與職業道德教育有關,但這是比較寬泛的,即使《醫學倫理學》教本也偏於簡潔,生動性、具體化不夠,如能結合古代醫家的高尚醫德進行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無疑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何進行呢?筆者認為,應該考慮以下4個方面。

1. 甄別善偽擇其善者而習之學習借鑒古代醫家的高尚醫德,應該對他們的言行甄別善偽,擇其善者而從之、習之,擇其偽者而棄之。我國古代的人們由於受各種宗教文化、忠君思想、家族觀念、鬼神論等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行為道德標準。這些行為道德標準對生活在不同時期的醫家們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對他們醫德的形成產生著直接的作用,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歷史的印記,這些無疑都是應予擯棄的。對於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只要稍加引導,是完全可以正確取捨的。

2 .結合時代要求古為今用學習和借鑒古代醫家的學術思想是古為今用,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醫藥學的核心內容,與此同時學習他們高尚的醫德同樣是其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進步,對新時代的醫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行為道德規範標準,要求醫療服務更具有時代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學習和借鑒古代醫家的高尚醫德,不可囿於其具體的言行和標準,一成不變地效仿只會導致復古和倒退。試想如果仍然堅持男女授受不親、醫技口傳心授故步自封,這能說明是真正的高尚醫德?因此,只有從實質上學習他們的高尚醫德,結合時代的要求,常存一顆純潔真誠、慈善、高尚之心,誠意真心地為患者服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借鑒。

3 .結合課堂教學潛移默化要將古代醫家的高尚.醫德留置於心中,體現於具體的醫療實踐中,需要一個長期的教育訓練過程,其中對在校學習的醫學生而言,其主要方式是要結合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強化。


要完成好這個過程並取得好的效果,必須做到四個結合:

一是與醫學倫理學(或醫學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教學相結合,這種結合可以增強學習內容的真實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是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相結合,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業務過硬、思想可靠的可用之才,結合古代醫家的高尚醫德,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是與相關的專業課程相結合,中醫學是醫學各專業的主幹課程、必修課程之一,尤其是中醫專業,還開設了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等,這些課程本身就與古代醫家密不可分;

四是與畢業實習教學過程相結合。實習教學既是將在校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證之臨床,轉化為學生固有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檢驗學生是否具備為醫者基本素質的過程,從學習古代醫家高尚醫德角度而言,這是檢驗教育效果的過程。

要做到這四個結合,就要求醫學教育工作者,要站在為社會培養高水平、同時還要有高品質的實用型醫學人才的高度來組織教學,這也是當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將這種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潛移默化,使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更具體、更具有實效。

4 .抓住關鍵提高效果在進行古代醫家高尚醫德教育活動中,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不影響專業課程學習,又能獲得好的醫德教育效果。在學習古醫家高尚醫德時,從總的方面看,正身、救疾、敬友是其教育關鍵,就是學習他們在思想意識、學習態度、為醫形象、生活作風等方面的良好品行。

具體而言可考慮四方面的內容:

一、學習古醫家慎獨自愛的個人修養,「醫乃仁術」,是造福於眾生的技術活動。要求醫者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不允許有半點虛假偽善;

二、學習古醫家對待同道的態度。不得相互詆毀。道說是非,做不利於已,也不利於人的事。要教育醫者相互之間互敬互愛互幫,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提高,樹立良好的行業之風;

三、學習古醫家對待病人的態度、言行舉止。這是為醫者取得病人的信任與合作的必修功夫,也是為醫者最起碼的職業道德修養內容;

四、學習古醫家勤奮學習、實事求是的治學作風,這是他們取得突出醫藥學成就的前提條件,如明代著名醫藥大家李時珍,為寫成不朽巨著《本草綱目》,歷時27年,足跡遍佈全國,曾三易其稿,這是醫學生掌握必備專業知識、提高醫療技術,必須具備的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