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沒「毒」,怎麼能治病呢?安全性高的中藥,雖使用範圍廣,有的甚至能夠作為食物長期服用,但一般只能作為輔助用藥,而毒性較大的中藥往往是治病攻邪的良藥。
中藥有毒本來就應該是人人皆知的,《內經》說「藥者,毒也」。這裡的「毒」和我們現在所說的「中毒」不是一回事,指的是藥物的偏性,治病的原理就是以藥性之偏糾病性之偏,如寒證當用熱藥,熱證當用寒藥,如果中藥沒「毒」,怎麼能治病呢?但是,中藥如果使用不當或用量太大就可能使病情加重或產生新的病證,如熱性藥對寒證有益,而對熱證就有害,這些都是常識。我無法考證「中藥沒有副作用」這句話出自何處,但可以肯定,說這句話的人肯定不是中醫。
從「中毒」的角度看,有些中藥如:砒霜、紅升丹、白升丹(含汞)、巴豆等,都是有毒的,有的甚至有劇毒,對此我們的祖先不可能不知道,不管是歐陽鋒或是黃藥師都深諧此理。古代小說中有許多關於暗器傷人和中毒的故事,其中對毒性發作的時間、症狀甚至中毒後的處理方法、解藥等都有詳細的描述。
現在,有些人經過幾年研究後發現「中藥有毒」,似乎發現了「新大陸」,有報道竟然認為「90%以上的中藥毒性未能掌握」,不覺得可笑嗎?更可悲的是,當外國人研究報道說發現某些中藥或中成藥有毒的時候,國人頓時被嚇呆了:「原來我們吃了幾千年的中藥竟然有毒?」一夜之間在恐懼中彷彿都有了上當受騙的感覺。
事實上,稍懂中醫的人都知道,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中藥分為上、中、下品,並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將有毒中藥細分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級,其中毒性中藥381種以專篇介紹。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中藥毒性並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