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參產業發展的優勢
我國有13億人口,韓國人口只有4800萬,但韓國人參消費相當於人民幣110多億元,我國人參消費僅18億元,不足韓國的1 /6。我國自古就有進補的習慣,對人參認知度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參需求量在明顯上升。
在幾千年的人參應用過程中,我國的人參文化由形成、延續,達到今天的蓬勃發展階段。由於人參的神奇功效和國人對人參的敬仰態度,在民間百姓中口耳相傳,誕生了許多優美的人參故事,文人墨客及帝王將相為人參創作了大量詩篇,為宣傳中國人參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世界知名度逐漸提高 出口量逐漸擴大
我國人參的年出口額約占中藥材出口總額的1 /3,成為中藥材出口的主導品種,其中吉林人參已成為一個知名的出口品牌,許多外國人不知道吉林產汽車,但知道吉林產人參,人參已成為吉林省的一張名片。
由於韓國的土地資源有限,韓國的6年生高級紅參(天參及地參)長期供應不足,還需要向我國進口,為中國人參佔領國際原料參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機遇。
我國人參產業存在的問題
種植不規範,人參質量下降;加工設備簡陋,工藝落後;市場運作不規範,摻雜制假現象嚴重;人參不能進入食品,新產品開發滯後(而韓國人參及其產品大量出現在超市、食品店和街頭的自動售貨機裡);人參品牌混亂;管理體制不順,市場監管不嚴等。
競爭策略
加強政府管理作用,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力。從我國人參產地角度出發,對人參產地進行評估,根據環境、質量、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對我國人參產地進行分析,重點對第一級別的原產地人參進行管理和扶持。實施和推廣《無公害人參栽培技術規程》,普及建設無公害人參基地,從根本上解決人參高農藥殘留問題。限定產量和制定質量標準,統一進行授權標識管理,保證各項政策、法規、標準落實到位,違者應取締生產、加工、營銷人參及其製品的資格,逐步探索塑造品牌戰略的路徑。
合理規劃穩定參業生產面積,積極推廣林下參和農田栽參技術。發展林下栽參是今後發展人參的另一條路。利用我國的林地優勢,鼓勵發展林下參的種植,結合先進的加工工藝,盡快挽回中國人參在國際市場的劣勢,帶動中國人參產業的整體發展。農田栽參也是我國未來發展人參的趨勢,隨著國家對資源的保護,以往的栽培方式將逐漸被淘汰,而農田栽參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建立統一管理、科學種植、一致對外、協調價格的聯合經營體系。聯合各家經營人參的外經貿公司、工貿公司、藥材公司、人參檢測中心、各參場等,成立生產、供銷、檢測、信息為一體的經營聯合體(協作體) ,其形式可為緊密型或鬆散型。利用聯合體這一經營組織形式,加強成員間的聯合,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借助醫保商會的指導和豐富的信息,發揮醫藥出口公司的優勢,開發具有廣闊前途的人參綠色產品系列。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外經貿公司經營戰略的轉變,在經營手段和售前、售後服務上轉變觀念,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更新觀念,在充分的調研、考察之後,可以進行跨國經營,走出國門,在國外設立人參加工點;也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利用特許經營形式,對人參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包裝進行重新設置。在資金動作上,既可引入國內資金,還可引入外資,加大融資力度,壯大企業實力;在營銷上,要克服那種固守田園、「守株待兔」的局面,可在我國各大中城市乃至國外如日本、東南亞、東歐設分支機構,形成龐大的營銷網絡,建成強大科學有序的運轉體系。
建立人參產業發展的協調監管機制,發揮聯動作用,促進人參產業發展。東北三省是我國人參的主產區,三省之間相互合作程度直接影響了我國人參產業發展的快慢。結合實施「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著眼於推進區域合作,實現共贏目標,建立以科技部為牽頭單位、吉林省為主體、黑龍江和遼寧兩省參與的人參產業發展長期協作機制。人參產業發展協調監管機制的建立可以統一市場管理,為人參產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人參進入食品合法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人參沒有被列入藥食同源的名錄,只是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客觀上限制了人參食品、飲食等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我國人參不能進入食品,但卻允許韓國、歐洲等人參食品進入我國銷售,因此,要爭取早日結束這種「作繭自縛」的現象。
在國際上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宣傳中國人參品牌。雖然我們也對國產人參進行了多方面宣傳,但同韓國高麗參相比還遠遠不夠。因此中國人參要在國際市場上和高麗參相抗衡,在宣傳方法、宣傳力度上都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