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高產栽培

太子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ax ex pax et Hoffm.別名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乾燥塊根入藥。素有人參之子之稱,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養陰益血等功效,主治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自汗口渴、肺燥乾咳等症。主產於安徽、山東、福建、貴州等省。太子參因其藥性平和、既益氣又養陰,在今年抗擊「非典」時期,太子參因具有對機體適應原樣作用,既能增加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還可以增強人體內的物質代謝,因此被用作抗擊「非典」配方中的重要一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中成藥及中藥飲料廠家對太子參價值的青睞與日俱增,因此用量也逐年加大,而由於長期以來,太子參的主產區無序種植,而許多新產區又盲目引種,導致種植品種混亂,產量降低,因此科學地引導發展太子參規範種植,是提升太子參經濟價值的唯一途徑。現就將太子參優質高產經驗介紹給藥農朋友。

一、因地制宜,科學引種。

中藥材屬特殊經濟作物,它的生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們要科學的種植中藥材,避免東藥西移、南藥北種,更不要相信某些廣告所說的全國皆宜、對自然條件要求不嚴等。我們要科學地發展中藥材生產,不要只追求高價利益,更不要盲目引種,目前很多中藥界專家承認,缺乏標準化種植大大放慢了中藥材走向世界的步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6月1日正式實施了中藥材種植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簡稱GAP。已經實施的中藥材種植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共10章57條,其中第四條第一節,明確規定:種植中藥材必須根據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確定栽培適宜區域,並制定相應的種植規程。所以我們必須根據太子參的特性,引種太子參,適當從試種到規模種植生產。

太子參是越年生植物,具有低溫發芽特性,屬秋季栽種,冬季生根,春季先開花,後長苗,而夏季在田間休眠。太子參較適宜溫和濕潤的氣候,怕高溫和陽光暴曬,一般年平均溫度在10~20℃最適宜太子參的生長,氣溫超過30℃,植株生長停滯,因此只有具備冬春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的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最宜種植,而在我國的北方,由於冬季較寒冷,春季少雨乾旱,又加上冬季長,所以太子參不適宜種植。所以我們要科學地引導藥農種植太子參,增加收益,千萬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引種。近幾年由於中藥材市場蕭條,一些藥商和推廣中心打著國家的牌子盲目推廣,致使大多數家種藥材供過於求,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二、選好土壤,構造高產土層結構。

太子參以地下塊莖入藥,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僅根系生長發育需要一個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條件,而且由於根系較小,更需要一個松、軟、肥的良好土壤環境,野生太子參多半生於陰濕山坡的岩石縫隙和枯枝落葉層中,因此太子參較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故最適宜太子參生長的土壤是砂壤土,砂壤土不僅疏鬆、吸熱快,而且散熱也快,晝夜溫差大,極有利於製造和積累養分,而在太子參生育後期,疏鬆肥沃砂壤土更有利於根部發育,使參根膨大。科學選定土壤並能夠改良土壤(如培育有機質肥料或深耕翻土加厚土層等),為實現高產、穩產打好基礎,選地要選地勢平坦、有背陰、土層深厚、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和石灰質砂壤土種植太子參,並實行種植太子參與其它農作物輪作,每隔1~2年輪作一次為好,這樣既能使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又可改變土層結構,減少惡性雜草和作物之間的病蟲害傳播。整地要求做到深翻,使土壤達到深、松、碎、平。這樣有利於太子參的生根、出苗,山區種植要做排水、灌水溝,平原種植可根據地形而定,但一定要防止積水,以防雨水過多導致根部腐爛。

三、選育良種,適時早播。

種子是中藥材栽培的物質基礎,要使得太子參優質高產,必須選抗病、適宜性強的品種。選 用良種必須根據當地的生產條件,因地制宜做好合理佈局。亳州市名貴藥材種植研究所太子參GAP基地近幾年對太子參各產區種植的良種適宜性作了可行性分析,在大面積中等肥力的土地上和肥水條件較好的土地上及旱坡地上分別種植安徽產區培育「宣一號」、福建產區「福雜一號」、山東產區「抗毒一號」,種植實驗對比「抗毒一號」適宜性、抗病能力及產量含量優於「宣一號」和「福雜一號「且產量高30%~50%。要使太子參播種達到苗全、苗壯、生長一致,在播種前必須進行參根精選(太子參一般採用根莖繁殖,由於種子較小,不宜采收,故生產上多採用分根繁殖),去弱苗留壯苗 ,去小苗留大苗,去傷苗留全苗,去壞苗留好苗,分級後及時播種,精選過的參根,出苗齊,參根生長一致,不會造成缺苗現象。根據多年來的種植經驗太子參封凍前均可栽種,以10月上旬為最佳時期,南方可推遲10月下旬。

四、改革種植方式,做到合理密植。

先進的播種方式和合理的播種數量,才能達到高產高收的目的,該所技術科李科長介紹,太子參在生產上採用參根繁殖時,選擇株芽受到留種地密度影響著株芽的大小,生產上一般1kg稱600~800株最佳,畝用量在20~30kg左右,株距一般5cm左右,行距15cm左右,但也可根據地形、參根的大小而定,總之過密參根細小,鬚根多,過稀直接影響產量。生產上主要採用兩種栽種方法,一種平栽法,一種豎栽法,兩種栽培方法可根據條件而定,為了充分利用土地間作套種玉米,既可增加土地收入,又有利於太子參遮蔭,科學實驗證明套種的太子參一般無病害而且植株生長健壯且不影響產量。

五、科學施足底肥,合理追肥。

太子參雖不屬深根性作物,但仍需要大量的養份才能達到增產,所以底肥足是奪得太子參高產的保證,實施科學施肥,科學用水,及時松土除草極為關鍵。施肥應嚴格按照GAP第四章第一節第二條的管理規定:根據藥用植物的營養特點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確定施肥種類、時間和數量,施肥種類以有機肥為主,根據不同藥用植物種生長發育的需要,有限度的使用化學肥料,同時也允許使用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衛生標準的農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級、工業垃級及醫院和糞便。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則要充分腐熟,畝施農家肥1000kg、餅肥100kg、復合肥20kg,將配合好的肥料在播種前2~3天深翻土地時施入,嚴禁用作蓋種肥來施,以防爛根。促苗控苗,是調節太子參植株個體與群體生育得到協調的一種增產手段,其要求達到苗期生長健壯不過旺、中期封行要適時、後期葉青莖堅不倒伏。科學施肥,合理追肥,追肥要根據苗色和植株生長情況確定是否需要追肥,如果需要追肥時,應在2月上旬即太子參現花落後進行,每畝施農家肥400kg加磷酸二氫鉀5kg,也可實行葉面噴肥,如葉寶康等,千萬不可追施氨肥,以防陡長。

六、及時除草,松土,科學管水。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科學的田間管理也是高產的關鍵,太子參管得遲或管理不周,產量低,及時查苗,科學補救,並及時除草、松土,一般要求進行兩次除草松土,第一次由於太子參秋天種植,春季出苗,所以在太子參出苗前可將栽種後的太子參用乙草胺水劑噴霧封閉,可以防止多種雜草。由於太子參前期生長緩慢,化學除草後,地面雖無大的雜草,但也要防止部分小草滋生,以利幼苗生長,隨著氣溫升高,太子參生長加快,在植株封行後,停止用除草劑除草,若有雜草,只能用人工拔除,並結合除草進行松土、澆水、排水,保證前期幼苗土壤濕潤、中期防止過於乾燥、後期千萬莫積水。

七、科學防治病蟲害,確保豐收。

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我們要採取綜合防治策略,如必須施用農藥時,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的規定,採用最小有效劑量並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太子參主要在梅雨季節容易發生葉斑病、葉腐病。發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每1周噴1次,並預防高溫高濕天氣容易發生的根腐病,如有發生,可用50%多菌靈防治,所以要經常檢查及時防治 ,實行間作套種可有效控制病蟲害。

八、及時採挖和加工

中藥材太子參含糖類、澱粉及果糖等成份,所以為了保證質量和產量,我們適時采收,采收過晚過早對太子的產量和質量都會造成影響。適時收穫,在7月下旬前後,植株枯萎倒苗,此時太子參的粉度已上足,是收穫最佳時期。若要留作種根,可稍延遲採挖,但要防雨水過多造成爛根。收穫時要選晴天,細心採挖,以免傷根,一般畝產鮮品600kg左右,常用加工方法主要採用生曬法,就是將採挖出的參根用水洗淨,攤於曬場或席上,曬至七八成干時,用手搓去鬚根然後再至全干,以身干、無須、大小均勻、色微黃者為佳,加工乾燥後,貯放乾燥處,防止潮濕、霉爛、蟲蛀,並做好市場銷售,一般太子參的價格在春節前後波動較大。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