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斑枯病

症狀 又稱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植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初期出現褐色小點,擴展後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5~10毫米,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邊緣清晰,葉緣病斑呈半圓形或扇形。後期病斑上密生針頭狀細小黑點,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時可聚合成大病斑,使葉片變黃、皺縮。發病嚴重時,病株葉片自下而上變黑枯死,枯葉多懸垂於莖稈上而不脫落。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各主產區均有發生,造成葉片大量枯死,影響產量和品質。

病原菌及發生規律 病原為菊花殼針孢(Septoria chrysanthemellaSacc.),屬半知菌亞門殼針孢屬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葉或植株基部新芽上越冬,次年溫、濕度適宜時分生孢子器釋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和農事操作傳播至新葉引起初侵染。發病後病斑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溫度適宜時田間有雨露即可發病;噴澆後葉片濕潤過夜或秋雨多,有利於病菌的侵染、繁殖和傳播蔓延,直至終花期不斷加重為害。連續降雨或在悶熱天氣時降雨之後,病情會有明顯發展。根頭老的植株抗病性差;偏施氮肥使植株嫩弱,也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採花後割去地上部,並徹底清除地面病殘體及落葉集中燒掉;新栽培地要深翻土地,實施3年以上輪作。

2、選用健壯無病的母株新芽繁殖,以培育壯苗;及時摘除下部病葉,帶出田外銷毀。

3、實行配方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以保持株間通風透光,雨後及時開溝排水。

4、幼齡植株於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噴藥保護,15~20天噴1次;老齡或發病嚴重植株,7~10天噴1次,視病情及天氣情況共噴3~5次。藥劑可選用50%撲海因8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等藥劑,注意採花前20天禁止噴藥。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