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為草本小灌木,由於其藥用價值較高,天然麻黃遠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人工種植麻黃具有較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一、育苗
1、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保水能力較強的沙壤土,切忌粘重的土壤,排灌條件好,地下水位不能過高。
2、整地施肥
秋季或春季深翻,結合整地畝施3~5噸腐熟農家肥,最好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按寬1.3~1.5米,長10~20米做苗床。
3、播種
麻黃種子在15~25℃時發芽率最高,可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選擇最佳播種時期,一般5~6月份較好,若秋播需在封凍之前。播種前要用多菌靈、百菌清或硫酸銅等藥劑浸種。一般畝播量10~15千克,播前澆透底水,水滲後將種子均勻灑在苗床上,然後覆0.5~1厘米的細沙,出苗期用微噴澆水,保持苗床濕潤,畝保苗40~60萬株。
4、苗期管理
苗出齊後,要及時清除雜草、適時松土並保持土壤水分,當麻黃苗長到4~5厘米高時,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積水應及時排除。要注意防治立枯病、蚜蟲侵害。根據苗情,在生長旺盛期追施2~4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
二、移栽一般情況下,幼苗在當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都可出圃,移栽時要做好以下工作:
1、選地
選擇地勢較平坦的中性沙壤土作移栽地塊,要求具備排灌條件。
2、整地施肥
秋季或春季深翻整平,畝施1.2噸農家肥,移栽前按設定行距開20厘米深的溝。
3、移栽
春季或秋季移栽,起苗時注意避免傷根,做好分級、包裝工作,在運送過程中注意保水,一般每畝定植1~1.2萬株苗,栽植行距20~40厘米,栽植時按20~25厘米的株距擺好苗,覆土深淺以根莖部埋入土中2~3厘米為宜,保持根系舒展,然後澆水座苗。
三、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在緩苗期要及時澆水,生長旺盛期可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4次。
2、中耕除草
每年松土3~5次,結合松土清除雜草3~5次,由於麻黃是強陽性植物,所以要堅決杜絕雜草的發生。
3、病蟲害防治
在早春及高溫高濕季節嚴格監控病蟲害情況,交叉使用各種農藥,重點防治立枯病及蚜蟲的發生。
移栽後的麻黃一般2~3年可采割,若管理得當,畝產可達1000~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