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種植技術

培育技術麥角菌生長主要採用在寄主植物上接種栽培,獲得麥角(菌核),也可以採用發酵培養菌絲體,得到類似菌核物及其有效成分。用接種栽培方法也可獲得麥角,但費工、產量低,故目前多採用工廠化深層培養發酵生產的技術。

菌種分離麥角純菌種由自然採集的野生菌核中分離獲得,目前發酵培養的優良菌株是由拂子茅上分離的拂子茅麥角菌Ce3-3菌株。

工藝流程:菌種→試管斜面孢子培養→種子培養→發酵培養→過濾,分離提取出麥角新鹼。

培養方法:孢子培養基為蔗糖10%,天冬素0.1%,MgSO4·7H2O0.03%,KH2PO40.1%,瓊脂2%,蒸餾水,pH6.0-6.2。作成斜面,接入菌種,在24-26℃下培養15-20天。

種子培養基為蔗糖6%,谷氨酸1%,MgSO4·7H2O0.03%,KH2PO40.1%,自來水,調pH至5.2。在500ml錐形瓶中裝培養基100ml,接入斜面菌種,於旋轉式搖床上培養72小時,溫度保持24-26℃。發酵培養基為蔗糖10%,谷氨酸1.2%,MgSO4·7H2O0.03%,KH2PO40.1%,豆油0.5%,自來水,調pH至7.5。500L錐形瓶中裝發酵培養基75L,接種量5%,在24-26℃下旋轉培養9天。

測定方法:麥角總鹼用碳酸鈉、氯仿提取。麥角新鹼提取及分離,採用離子交換樹脂法。

注意事項:該品不宜長期服用。孕婦、血管硬化及冠脈疾病患者忌用。1.《國藥的藥理學》:分娩時只可用於壓出期,在開口期當避免使用。孕婦、臨產及胎盤尚未完全排出時禁用。肝臟病及周圍血管病患者慎服。本品有毒,誤服後常引起口渴、嘔吐、腹瀉、肢冷、面色蒼白、視覺與聽覺障礙,嚴重者則出現幻覺、驚厥,以致昏迷死亡。2.劉波《中國藥用真菌》:胎盤未排出時禁用。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