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種植技術

一、 概述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

別名 白根、崑崙、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鐵老鼠、母雞帶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漿罐、狗天天、癩痢茶。藥材白蘞,又名:菟核、白草、野葡萄秧、小老鴰眼、七角蓮、上竹龍、旱黃鉗、白天天秧。

二、 分佈

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陝西、廣西、內蒙古等地。藥材主產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此外,江蘇、浙江、四川、廣西等地亦產。

三、 植物形態、藥材形狀與生長習性

形態 籐本,以捲鬚攀援他物上升。塊根紡錘形或塊狀,深棕紅色,根皮栓化,易剝落。小枝光滑,棕褐色,具縱紋。吁互生,掌狀復葉,具柄;小葉片通常5枚,再次作掌狀或羽狀分裂;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最終裂片披針形殘菱形,大小不等,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缺刻狀粗齒,葉軸及小葉柄有翅;葉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均光滑無毛。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梗長4~9厘米,常纏繞,花小,直徑1.5~2毫米,淡黃色;花萼5片,不明顯;花瓣5片,卵圓形,後脫落;雄蕊5枚,花絲短;花盤杯狀,明顯;子房著生花盤中央,2室,花柱1枚,甚短。漿果球形,直徑6~7毫米,藍色或藍紫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狀 乾燥的塊根呈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兩頭較尖,略彎曲,長3~12厘米,直徑1~3厘米,外皮紅棕色,有皺紋,易層層脫落,內面淡紅褐色。縱切瓣切面周邊常向內捲曲,中部有一凸起的稜線。斜片呈卵圓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邊較厚,微翹起或微彎曲。質輕,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白色或淡紅色。氣微,味甘。以肥大、斷面粉紅色,粉性足者為佳。

生長習性 白蘞喜陽亦耐陰,耐貧瘠乾旱,不擇土壤,日常管理簡單粗放,只要及時澆水,生長期內每15—20天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即可生長良好。盆栽植株要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澆水要見干見濕,雨天要及時排除積水,以防過濕造成植株塊根腐爛。若發現植株生長停滯,莖葉萎蔫,塊根發軟現象時,多半是由塊根腐爛引起,應及時將植株挖出檢查,如果腐爛的面積不大,可用利刀挖去腐爛部位,塗上少許多菌靈粉劑,晾乾傷口後重新栽種。白蘞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葉質肥厚近革質,色澤濃綠光亮,且籐莖粗壯,生長旺盛。而在較隱蔽的環境條件下,雖然也能生長,但籐莖細弱,葉片呈薄紙質,葉色暗淡缺乏光澤,不易開花結實。因此,無論地植還是盆栽,應盡量選擇在光線充足之處。白蘞耐寒,冬季地栽植株可自然留地逾冬,盆栽植株則應停止澆水,保持土壤微潤,放在不結冰處即可安全越冬。

四、 種植方法

白蘞的栽培繁殖可採用種子播種或分栽其地下塊根的方法。籽播可於10月份采收其完全成熟的果實,去除果皮後進行播種。採用此方法可獲得大量的種苗,非常適宜大面積繁殖,但生長期長,管理較複雜,須2到3年後才能應用。觀賞及小面積栽培易採用分栽地下塊根的方法進行繁殖,其優點是成型較快、方法簡單、管理方便。可於3—4月份於野外將剛剛開始萌芽的白蘞塊根挖出,根據栽培需要選取後另行栽植。為保護野生資源,挖取時不可全部挖盡,應留下部分塊根使其繼續繁衍。白蘞耐旱、不耐水濕,栽植時應選擇透水性好、富含腐殖質的肥沃沙壤土。地植的深度以將其塊根掩埋為宜,盆栽可根據造型需要,一般以超過塊根長度的三分之一。

白蘞生長過程中較易發生的病蟲害有:

1、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及時噴灑50%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進行防治。

2、根腐病:常因土壤過於潮濕引起,可切除病變部位,塗抹50%多菌靈處理。

3、紅蜘蛛:主要為害植株的莖葉,盆植和庭院栽培宜選用低毒高效殺蟲劑速滅殺丁或敵殺死2000至2500倍液進行噴殺。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春、秋採挖,除去莖及細鬚根,洗淨,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後曬乾。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