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赤小豆 赤小豆,亦名紅小豆,五穀雜糧之一,善利水除濕,解毒消腫。《小品方》中說:「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塗之,一夜即消。」《本草綱目》中也說:「此藥治一切癰疽疥瘡及赤腫,...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7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陰香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祛風濕。治食少,腹脹,水瀉,脘腹疼痛,風濕,瘡腫,跌打扭傷。 1《嶺南採藥錄》:取皮三四錢,煎水服,能健胃去風。其皮為末,用酒調敷,治惡毒...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8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馬牙貫眾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驅蟲。主瘡毒癤腫;痢疾;鼻衄;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2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蔓荊子栽培技術 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的成熟種子。又名沙荊子、白布荊、石京子等。具有疏風熱、清利頭目,平肝涼血之功效。其葉亦有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功能。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一...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8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接骨紫菀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跌打損傷,骨折:鮮全草搗爛外敷,或用全草研粉調酒炒熱外敷。 風濕痺痛:全草1~2兩,水煎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20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高山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風濕痺痛;腎炎水腫; 尿路感染;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且:煎湯,9-15g;或熬膏。 摘錄 《中華本草》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9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陽遂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殺蟲止癢。主風濕疼痛;勞傷疼痛;頑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22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紅花的價值及栽培技術 紅花也叫桔紅花、紅蘭花、刺紅花、草紅花、土紅花,是菊科紅花屬1~2年生草本經濟作物,起源於印度、阿富汗和近東地區。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花籽兼用,價值較高,...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3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識別真假檀香 檀香又稱旃香、真檀,為檀香樹的心材,《本草綱目》將其列入木部香木類,為理氣常用中藥。全年均可采收,採伐檀香樹後,切成小段,除去樹皮和邊材,取心入藥,主產於印度、印尼... 2016年07月28日 閱讀 19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