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風氣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感冒發熱;黃疸肝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風濕熱痺;乳癰;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浸酒。...
閱讀全文
 
赤豆栽培技術 中藥種貯

赤豆栽培技術

赤豆性喜溫、喜光,抗澇。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積溫2000—2500℃,一般在8一12℃以上開始發芽出苗。 赤豆對光照反應敏感,過早播種延長生長期,成熟期並不提...
閱讀全文
 
山稔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山稔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濕止瀉;生肌止血。主洩瀉;痢疾;黃疸;關痛;胃痛;疳積;崩漏;乳癰;瘡腫;痔瘡『疥癬;燙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外...
閱讀全文

黃藥子的鑒別方法 中藥鑒別

黃藥子的鑒別方法

黃藥子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散結的功能。用於咳血、吐血、甲狀腺腫、癰腫疔瘡及蛇蟲咬傷等病症。 來源 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
閱讀全文
 
川芎的栽培技術 中藥種貯

川芎的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環境,稍能耐旱,怕蔭蔽和水澇。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栽培,不宜在過沙的冷砂土或過於...
閱讀全文

藜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藜蘆的功效與作用

藜蘆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經。藥用最早見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載有:「主蠱毒,咳逆,洩,頭瘍,疥癬,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本草綱目》謂其「噦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