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漫話 古代文學中的中醫文化 「醫儒不分家」,是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滿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黃之道;而懸壺濟世的老郎中,也會附庸風雅子曰詩雲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為良相,當為良... 2016年06月16日 閱讀 2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張仲景神斷預後 我國古代神醫通過「察顏觀色」就可以決生死,知未來。這並非僅僅是一種占卜術的神機妙算,而是對人體病理的科學把握和多年臨床經驗的嫻熟運用。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被人們稱為中... 2016年06月15日 閱讀 22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漫話 王不留行的傳說 有一段歌謠說:「穿山甲,王不留,大閨女喝了順懷流。」誇張地說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兩味中藥的通乳作用。其中王不留行不過是一種草的種子,怎麼會起這麼一個怪名字呢? 據傳... 2016年06月15日 閱讀 21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旱蓮草傳說 旱蓮草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全國均有分佈。常見於田梗,溝溪邊濕地。以色深、葉肥厚者為佳。具有養陰補腎,涼血止血。用於肝腎陰虛之眩... 2016年06月14日 閱讀 24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漫話 文人論醫有灼見 宋代名相王安石自述:「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自百家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顯而易見,王安石閱讀內、難、本... 2016年06月14日 閱讀 25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曹植賦詩贊阿膠 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梵唄音樂的創始人,他的「七步詩」膾炙人口,他曾經做過「東阿王」,初來東阿,骨瘦如柴。後來因為常食東阿阿膠滋補,身體受益非淺,於是感念... 2016年06月13日 閱讀 25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漫話 中醫有趣的別名 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我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岐黃: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 2016年06月13日 閱讀 21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武氏墓畫多岐黃 武氏墓群是東漢任城武家墓地的總稱,位於今山東省嘉祥縣城南三十里的紫雲山北麓。當時的任城武氏是東漢的一個地方官僚家族,武氏墓群於公元147年至170年間建成,迄今已有... 2016年06月12日 閱讀 26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漫話 婦科良藥–益母草 古時有個叫茺蔚的小孩。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得了月子病,多年不愈。小茺蔚漸漸長大後,決心要把母親的病治好。於是他外出為母親求醫問藥,歷盡艱辛。一天他借宿古廟,遇上一位老僧... 2016年06月12日 閱讀 19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藥典故 清腸消膩食山楂 山楂味酸,在果中別具特色。孩子們喜歡吃山楂糖葫蘆,孕婦喜愛山楂的獨特酸味,病人喜歡用山楂罐頭消食開胃,炎熱的夏天,人們用它防 暑降溫。山楂是由野生的山裡紅嫁接而來的... 2016年06月11日 閱讀 18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