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一味重要藥引 中醫漫話

真誠是一味重要藥引

俗話說:「藥效靈不靈,就看誠不誠。」在中藥的煎煮過程中,除了先煎、後下的下藥順序,煎煮火候的把握,往往親人、子女親自煎藥效果更好。《弟子規》曰:「親有疾,藥先嘗,晝...
閱讀全文

名醫與匾額 中醫漫話

名醫與匾額

民國年間,上海某富商患病,群醫束手,以為不治。獨有一位中醫認為可救,處方數劑,竟告痊癒。富商很感激,出千元求章太炎先生為題一匾,借重以揚其名。太炎手書四字,曰「第三...
閱讀全文

醫古文中常見偏義複詞 中醫漫話

醫古文中常見偏義複詞

醫古文是研究我國古代醫藥文獻、語言文化現象的一門學科。醫古文中存在相當數量的偏義複詞,正確理解偏義複詞,對學好中醫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利害 義偏於「害」,意為「危害...
閱讀全文
 
中藥店「堂」的來歷 中醫漫話

中藥店「堂」的來歷

很多中藥店都以「堂」字作為自己的名稱,一些中藥的處方落款時也往往在前面寫上「坐堂醫生」四個字。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個「堂」字出自張仲景行醫的典故。漢獻帝建安中期,...
閱讀全文

民國政府要人與中醫 中醫漫話

民國政府要人與中醫

近代以降,西風東漸,中醫面臨生死存亡之變局。中醫之路,「返古」還是「維新」?「百年中醫沉浮錄」透過百年煙雲,直指當下。 歷史是由群眾締造的,但關鍵人物的一筆往往特別...
閱讀全文

魚類的藥用史話 中醫漫話

魚類的藥用史話

關於「魚」字,甲骨文的寫法很多,如yu,一看就明白這是象形字:那突出的嘴巴、胸鰭和背鰭,以及身上由斜紋交織形成的魚鱗,活脫脫就是魚的簡筆畫。《說文》曰:「魚,水蟲也...
閱讀全文

戰後中醫的參政之途 中醫漫話

戰後中醫的參政之途

近代以降,西風東漸,中醫面臨生死存亡之變局。中醫之路,「返古」還是「維新」?「百年中醫沉浮錄」透過百年煙雲,直指當下。 抗戰勝利後,國內政局紛爭不斷。國民黨拒絕真正...
閱讀全文
 
中醫稱「堂」的來歷 中醫漫話

中醫稱「堂」的來歷

古往今來,我國許多行醫者,多把自己的藥鋪、藥店以「堂」相稱,以堂為榮,如「天益堂」、「同仁堂」、「濟益堂」等。據考證,這「堂」字之稱,原是從我國古代醫聖張仲景那時興...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