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藥效靈不靈,就看誠不誠。」在中藥的煎煮過程中,除了先煎、後下的下藥順序,煎煮火候的把握,往往親人、子女親自煎藥效果更好。《弟子規》曰:「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親友的真誠與關心也是重要的藥引。
《大長今》提到,藥,貴在真誠。開方者的真誠,煎藥者的真誠,病人堅信服完藥病情就會好轉的真誠,如果這三種真誠不能融合搭配,就算天下名醫開的方子效果都不會好。可以說,真誠是最後一味重要的藥引。
江本勝博士著名的水結晶試驗提示了真誠、愛心等善心、善念對水結晶的積極影響,佛教、道教也有很多咒語對治癒疾病有神奇的療效。但有的人用咒語效果好,有的人用了感覺完全不靈,這是什麼道理呢?《了凡四訓》裡雲谷禪師說:「符錄家說過:『不會畫符鬼神笑。』畫符跟唸咒有異曲同工之妙,畫符時,必須心不動意念,靜下一塵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晴空之刻,開筆一點叫混沌開基,由此一氣呵成,一揮而就,心無雜念則此符必靈。為人處世,祈禱天地,改造命運的道理也一樣,須時刻處在此無思無慮的狀態中,則人心即是天心,必能感動天地而得福。」所以,關鍵還是在用心真誠。
我的師父曾問我:「為什麼我的藥效果比別人開的藥效果更好?」答案是:師父真誠的希望患者能夠痊癒,而很多醫生則忽視了這一點,僅僅把治療病患當成一種「職業」而已。孫思邈說「大醫精誠」,誠心是一味藥,對病患,對你我,也對醫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