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基礎 脈學現代發展的展望 在中醫脈學的現代發展中,主要是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傳統脈學進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脈圖的描記,鑒別分析,定型以及脈圖與切脈的關係。脈象與病證的關係等等。但是作為獨特診... 2016年01月15日 閱讀 27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望診 中醫望色之面蝴蝶斑 關鍵詞:面蝴蝶斑。 面蝴蝶斑的形象為:面色萎黃,兩顴、鼻柱有蝴蝶斑,環口黧黑。 主病:脾虛土不制木;腎虧氣陰兩虛。 病例:虛損。肝腎陰虛,木旺乘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2016年01月14日 閱讀 25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察顏切脈 先辨陰陽 陰陽,既能概括整個病情,又能用於一個症狀的分析。在《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提出:「察顏切脈,先辨陰陽。」,還說「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張仲景將傷寒病分為陰證、陽證,... 2016年01月14日 閱讀 2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辯證 什麼是腎氣不固證 【概念】腎氣不固證是指由於腎氣虧虛,封藏固攝功能失職所表現的證候。因年高體弱,腎氣虧虛,或先天稟賦不足,腎氣不充,或久病勞損,耗傷腎氣所致。本證以膀胱或腎不能固攝的... 2016年01月14日 閱讀 24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什麼是病證結合 在辨病的基礎上進行辨證,是中醫學固有的獨特內容。《素問·熱論》中說:「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首先確定是由寒邪引起的熱病,然後辨別三陰三陽經中何者受病。後世的六經... 2016年01月14日 閱讀 24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望診 中醫望色之面色萎黃 關鍵詞:面色萎黃。 面色萎黃的形象為:面色萎黃,暗淡不澤,口唇尚紅,準頭明潤。 主病:脾胃氣虛;胃病虛寒;氣血不足;胃氣尚存。 病例:虛損。脾胃氣虛(慢性肝炎) 2016年01月13日 閱讀 26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切診 八脈交會穴與配伍特點 一、陰經相生配穴的意義。 《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 《針灸甲乙經·精神五臟論》:「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陰虛,陰虛則無氣,... 2016年01月13日 閱讀 25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辯證 膽郁痰擾證與痰火擾神證的鑒別 兩證均為痰熱內盛之證,都有頭暈失眠、煩躁、心悸、胸悶,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之症狀。 不同的是,從病因而言,膽郁痰擾證僅以七情內傷,氣鬱化熱,而痰火擾神尚有外感熱... 2016年01月13日 閱讀 2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常見的腹診及其意義 正常之腹診,腹部外形雖因男、女、老、幼、肥、瘦有種種之不一,總以皮膚滋潤光澤,「有色有氣」,皮肉相附,胸部平正對稱,虛裡(心尖搏動處)動氣隱約可見,腹部中央任脈按循... 2016年01月13日 閱讀 30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醫望診 中醫觀面探病 人的而部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使得人的容貌新鮮、有光澤。健康人的而部容光華潤,同時而部又能表達人的情感。可見,而部是人體內部器官和情感的一個窗口,所以觀而可以瞭解人體... 2016年01月12日 閱讀 26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