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種貯 紫菀高產栽培技術 紫菀,別名小辮子。以地下根莖及鬚根入藥,有散寒潤肺、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風寒外感、肺虛欠咳、癆嗽咯血等症。主產河北、安徽、山西、陝西、甘肅等省。 一、形態特徵 為菊... 2017年11月14日 閱讀 16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D 單頭紫菀根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ān Tou Zǐ Wǎn Gēn 【英文名】Root of Turbinate Ast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 2017年10月03日 閱讀 10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Z 紫菀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 陶弘景:紫菀,近道處處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細。 2.《日華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節,紫色潤軟者佳。 3... 2017年09月08日 閱讀 9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高山紫菀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風熱頭痛;結膜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解毒、止咳之功效。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年08月16日 閱讀 10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J 接骨紫菀 【別名】接骨草、線紋紫菀 【來源】菊科接骨紫菀Aster striatus Champ. ex Benth.,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廣西。 【性味】辛、微苦,微... 2017年08月15日 閱讀 7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B 百部紫菀丸 百部紫菀丸--《普濟方》卷一五七 【處方】百部(新瓦上炒)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半,款冬花(擇洗)1兩半,桔梗(炒)1兩,貝母(去心,炒)1兩。 【製法】上為細... 2017年07月16日 閱讀 11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識別真假紫菀 紫菀又名青菀、紫蒨,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多生於山地或河邊草地,《本草圖經》云:「紫菀,三日內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內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每年春、... 2017年06月12日 閱讀 8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Z 紫菀 概述:本品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有節的根莖(習稱「母根」)和泥沙,編成辮狀曬乾,或直接曬乾。... 2017年05月24日 閱讀 11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Z 紫菀 概述:本品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有節的根莖(習稱「母根」)和泥沙,編成辮狀曬乾,或直接曬乾。... 2017年05月24日 閱讀 6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Z 紫菀膏 紫菀膏--《本草衍義》卷十八 【處方】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 【製法】上藥為末,蜜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治肺熱久嗽,身如火炙... 2017年05月07日 閱讀 8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