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種貯 土茯苓的栽種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乾旱和蔭蔽。砂質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種子繁殖,播種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 2018年04月07日 閱讀 1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T 土茯苓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 Fu Linɡ 【別名】禹餘糧,白餘糧(陶弘景),革禹餘糧(《本草拾遺》),刺豬苓(《本草圖經》),過山龍、硬飯(《朱氏集驗醫... 2017年11月30日 閱讀 10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T 土茯苓 概述: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莖。夏秋季採挖,曬乾。切薄片,生用。 別名:白... 2017年08月18日 閱讀 8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偏方秘方 土茯苓治梅毒驗方 1、土茯苓120克,百部18克,苦參10克,甘草6克。水煎,早晚溫服。 2、土茯苓60克,蒲公英20克,生甘草10克。水煎,代茶飲用。 3、土茯苓30克,皂莢10克... 2017年07月30日 閱讀 11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土茯苓的鑒別方法 土茯苓為利濕熱和治梅毒要藥,特別是用於人的晚期梅毒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藥理實驗發現土茯苓有抗癌作用,更值得進一步研究。在藥材商品中的土茯苓,大多數均為紅土茯苓,即藥... 2017年07月27日 閱讀 6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T 土茯苓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籐,葉如菝葜,根作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蕷,謂為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糧,而棄其餘。此雲白餘... 2017年07月25日 閱讀 11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疬、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60g;或... 2017年07月03日 閱讀 9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土茯苓真假識別 土茯苓又稱冷飯團、紅土苓,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始載於《本草經集注》,。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用於治療梅毒、淋濁、筋骨攣... 2017年02月25日 閱讀 14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B 白土茯苓 【拼音名】 Bai Tǔ Fu Linɡ 【別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鐵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塊莖。 拉... 2017年02月25日 閱讀 10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白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小便淋澀;白濁;帶下;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年01月18日 閱讀 13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