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乾旱和蔭蔽。砂質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種子繁殖,播種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
土茯苓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 Fu Linɡ 【別名】禹餘糧,白餘糧(陶弘景),革禹餘糧(《本草拾遺》),刺豬苓(《本草圖經》),過山龍、硬飯(《朱氏集驗醫...
土茯苓
概述: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莖。夏秋季採挖,曬乾。切薄片,生用。 別名:白...
土茯苓治梅毒驗方
1、土茯苓120克,百部18克,苦參10克,甘草6克。水煎,早晚溫服。 2、土茯苓60克,蒲公英20克,生甘草10克。水煎,代茶飲用。 3、土茯苓30克,皂莢10克...
土茯苓的鑒別方法
土茯苓為利濕熱和治梅毒要藥,特別是用於人的晚期梅毒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藥理實驗發現土茯苓有抗癌作用,更值得進一步研究。在藥材商品中的土茯苓,大多數均為紅土茯苓,即藥...
土茯苓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籐,葉如菝葜,根作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蕷,謂為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糧,而棄其餘。此雲白餘...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疬、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60g;或...
土茯苓真假識別
土茯苓又稱冷飯團、紅土苓,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始載於《本草經集注》,。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用於治療梅毒、淋濁、筋骨攣...
白土茯苓
【拼音名】 Bai Tǔ Fu Linɡ 【別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鐵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塊莖。 拉...
白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小便淋澀;白濁;帶下;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