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苦壺盧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殺蟲解毒。主麻疹;白麻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浴 【各家論述】《稗史》:麻瘡,煎湯浴之。 【摘錄】《中華本草》 2018年02月13日 閱讀 1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苦壺盧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清熱散結。主水腫;黃疸;消渴;癃閉;癰腫惡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煮汁塗或滴鼻。 【各家論... 2018年01月27日 閱讀 1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苦壺盧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通竊;殺蟲;解毒。主小便不利;水腫;鼻塞;鼻息肉;齠齒;聤耳;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3-6g入丸、散。外用:煮汁塗、煎水含漱或研末點塗。 【各... 2017年11月28日 閱讀 12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苦壺盧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結;拔毒;斂瘡。主鼠瘺。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 《本草綱目》:治一切鼠瘺。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年08月22日 閱讀 8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英文名】fruit of Bitter Bottle Gourd 【別名】苦匏、蒲盧、苦瓠、約壺、約腹壺... 2017年04月21日 閱讀 8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子 【出處】《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Zǐ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種子。秋後採取成熟果實,剖取種子,曬乾。 【性味】《綱目》:苦,寒,有毒。 【功能主... 2017年03月03日 閱讀 13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蔓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Man 【英文名】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 【別名】苦瓠籐 【來源】 藥材基源... 2016年11月17日 閱讀 16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花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Bitter Bottle Gourd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 2016年10月23日 閱讀 16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 【出處】《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別名】苦匏(《國語》),蒲盧(《禮記》),苦瓠(《本經》),約壺、約腹壺(《廣志》),苦瓠婁(《唐本草》),亞腰壺盧... 2016年07月22日 閱讀 25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K 苦壺盧蔓 【出處】《綱目》 【拼音名】Kǔ Hu Lu Man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莖。夏、秋采。 【功能主治】治小兒白禿:苦壺盧蔓同裹鹽荷葉,煎濃汁洗三、五次。(《... 2016年04月19日 閱讀 21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