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典籍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藥物的需求和認識也在不斷提高,人們也對於治療疾病的藥物不斷地摸索和實踐。到了東漢時期,一部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問世了。

「本草」是中藥的代稱,雖然在藥物中,動物類和礦物類以及其他種類的藥物也很多,但是佔絕大多數的是草木之屬。植物的種類繁多,採擷方便,所以常用「本草」來指代全部中藥。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了,名借「神農」,也是象《黃帝內經》一樣,托古人之名的方法。《神農本草經》是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對於藥物及藥事(採摘、炮製及使用方法等)的論述,到了今天,仍是醫藥工作者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操作規範。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該書在記載藥物的時候,將藥物按照效用分為下、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主要是一些無毒藥,以滋補營養為主,既能祛病又可長服強身延年;中品120種,一般無毒或有小毒,多數具補養和祛疾的雙重功效,但不須久服;下品125種,是以祛除病邪為主的藥物,多數有毒或藥性峻猛,容易克伐人體正氣,使用時一般中病即止,不可過量使用。全書共記載了365種藥物,而這種分類方法也是最原始的藥物分類法,便於選擇和使用可以輕身延年及養生保健的藥品,同時提供了治療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藥物範圍。但是,這種分類方法並不能明確分出藥性和主治病證的特點,不太方便於從醫者的學習和整理,現在已不常用了。

另外,《本經》依循《內經》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也將藥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為例,來表明其主次關係和配伍的法則。《本經》對藥物性味也有了詳盡的描述,指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性情,可針對疾病的寒、熱、濕、燥性質的不同選擇用藥。寒病選熱藥;熱病選寒藥;濕病選溫燥之品;燥病須涼潤之流,相互配伍,並參考五行生剋的關係,對藥物的歸經、走勢、升降、浮沉都很瞭解,才能選藥組方,配伍用藥。

藥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是藥學一大關鍵,《本經》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藥物之間,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輔佐,發揮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單獨使用的效果強上數倍;有的兩藥相遇則一方會減小另一方的藥性,便其難以發揮作用;有的藥可以減去另一種藥物的毒性,常在炮製毒性藥時或者在方中制約一種藥的毒性時使用;有的兩種藥品本身均無毒,但兩藥相遇則會產生很大的毒性,損害身體等等。這些都是業醫者或從事藥物學研究的人員必備的基本專業知識,十分重要,甚至操縱著生死之關隘,不可輕忽一分半毫。

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神農本草經》都是醫生和藥師學習中藥學的教科書,或者是作為必讀書,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書中對於藥物性質的定位和對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準確,其中規定的大部分藥物學理論和配伍規則,到今天,也仍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理論支柱。對於現代的中醫臨床,《神農本草經》的論述仍舊具有十分穩固的權威性,同時,它也成為了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