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元胡、貝母、白朮、杭白芍等藥材價格高漲時,一些藥農跟風種植導致損失慘重。又到了藥材種植季節,業內人士提醒廣大藥農——藥材種植不要盲目追漲。
23日,千祥鎮大路浙貝母基地種植大戶史志明在家裡給貝母籽分類。史志明說,雖然現在鳶尾的價格比較高,但他不會盲目去跟風,今年,他計劃種植2000公斤貝母籽。
千祥鎮農技站站長曹開金介紹說,前些年,元胡、貝母、白朮、杭白芍等藥材價格都有過高價,尤其是貝母,最高時每公斤干品的售價為240元。一些藥農高價時跟進,導致損失慘重。
對於盲目跟風帶來的危害,史志明深有體會。記得是2003年,貝母干品售價每公斤240元時,貝母籽的價格每公斤為160元左右,那年,他光籽就種下了3000多公斤,如果賣籽,當時就可獲利50多萬元。史志明說,當時,大家都知道第二年的價格要跌,但貝母干如果有一百來元,收入還是不錯的。不久,貝母的價格開始下跌,到第二年貝母收穫時,干品的售價每公斤還不到30元。史志明賣掉當年收穫的貝母,只有3萬元錢左右,這還不包括化肥、農藥成本。史志明說,他是自己留籽種的,賬面上沒有虧損。
大路村村委會主任史長春說,當年,有的村民買貝母籽來種,再加上租田的費用,損失多的達10餘萬元。這幾年,村民相對來說比較理性,大路村貝母種植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同樣的事情在元胡、白朮 、杭白芍種植上都發生過。前年、去年,白朮干品的價格每公斤都在40元左右,去年下半年,藥農種白朮的就多了,但今年收穫時,干品售價還不到20元,如果除去化肥等成本,藥農基本上沒什麼好賺了。「去年買白朮來種,那只是暖了暖身子。」史志明玩笑式的比喻,貼切地反應了白朮種植跟風的後果。「據我所知,這樣的人不只一個兩個。」史志明說。
供求關係決定商品的價格,藥材價格的高低,由供需關係決定。曹開金說,雖然我市是「浙八味」元胡、杭白芍、白朮、貝母等藥材主產地,但現在外地也有種植,對我市藥材生產有一定的衝擊;近段時間以來,由於受宏觀經濟的影響,絕大多數藥材的收購價持續下滑,只有鳶尾等少數藥材的價格比較高。曹開金提醒說,藥材生產需要一定的時間,對第二年的行情,往往也不容易估計,因此,一方面,藥農不要一哄而上,選擇種植當前市場價高的藥材,一旦眾多藥農盲目跟風追漲,受損失的必定是藥農自己;另一方面,藥農也不要在價格低時盲目棄種,在價格低時保持一定的種植數量,待行情穩定時,才能獲得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