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為菊科三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和葉背為紫色,葉面為綠色,植株長勢和分枝能力非常強,耐熱、耐旱、耐瘠薄、耐弱光,適應環境能力強,以嫩莖葉為食,是我國目前最受歡迎的傳統山野蔬菜之一,其人工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紫背天葵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活血、止血、補血等功效,還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壓、抗氧化、延緩衰老等作用。
在長江流域,紫背天葵夏秋季開花,露地栽培的冬季地上部全部枯死,到第二年春季地下宿根重新萌發。由於其不結種子,莖節處易生不定根,故生產上均採用扦插繁殖。長江流域露地栽培的紫背天葵在春、夏、秋季供應市場,而保護地栽培的則可填補冬季供應的空缺。以下中國農林網介紹其長江流域越冬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做畦與施基肥
越冬栽培應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疏鬆、土壤肥沃、背風向陽的壤土或砂壤土耕地。提前將耕地深翻曬壟,每畝施入腐熟豬牛糞3000千克或腐熟菜餅150千克加氮、磷、鉀含量各15%的進口三元復合肥50千克做基肥,精耕細耙,9月下旬按1.6米寬包溝開畦,畦溝深30厘米,畦長20~30米。
二、布管覆膜
植物輸液滴管是近幾年才在紫背天葵越冬生產上推廣應用的一種灌溉設施,每畝一次性投資200~220元可連續使用3年,再配套1台功率750瓦、揚程10米的潛水泵後即可使用,鋪設和操作都很簡單方便,澆水與追肥可同時進行。實踐證明,此法節水、節電、省工,有利於控制棚內濕度,還可提高追肥效果,不造成土壤板結,使紫背天葵增產10%以上。配套的每台潛水泵可供20畝紫背天葵輸液滴管連續使用。
在整好的畦面上寬1/3和2/3的位置鋪設好兩條植物輸液滴管的支管,注意支管的出水孔要朝上;按支管每間隔1米距離的標準,用30厘米長的小竹條插一小竹拱,以防地膜緊貼支管而堵塞出水孔;每畦的支管通過「三通」與主管相連。鋪設好植物輸液滴管後隨即覆蓋地膜,封嚴地膜四周待栽。
三、扦插定植
1、生產季節安排 長江流域塑料大棚越冬栽培的紫背天葵一般10月上中旬於栽培地直接扦插定植,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開始采收,冬季應用保護地栽培,其采收期可一直延續至第二年5月。
2、扦插方法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無木質化的老熟莖做插條,每個插條保留3~4個節點,剪去成熟葉片,保留腋芽,按24~26厘米的株行距,用小木棍或小金屬棍配合,將插條插入事先準備好的栽培地,插入深度以2個節點為度,每畦插4行,畝插5500~5800株。扦插後即澆定苗水,並及時用細土封嚴地膜定植孔。
四、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雖然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供應有利於植株生長、產品脆嫩和高產,因此要加強水分管理和肥料供應。扦插定植後10天左右,用植物輸液滴管進行1次滴灌;約20天後,結合澆水用植物輸液滴管進行第一次追肥;以後根據耕地乾旱情況及時用此滴管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整個生長期共進行4~5次,每次均在天氣晴好時進行,每次每畝追施氮、磷、鉀含量各15%的進口復合肥5千克。方法是將肥料溶於1大桶水後,通過1根小軟管,利用潛水泵小引管的空吸作用將肥水吸入主管,與灌溉水混合施入栽培地。
2、促分枝 扦插苗成活後,為使其盡快分出側枝,在株高15厘米時摘心,以後隨著嫩莖葉的采收,植株會萌發出更多新側枝,採摘的次數越多,分枝越旺盛。
3、除草 只要地膜的四周、定植孔和破損處能封蓋嚴實,畦面一般不會長出雜草,對畦溝的雜草則要及時人工鋤除。
4、疏除老葉 植株封行後,每次采收的同時應適當打掉植株基部的老葉,以利於通風透光和新枝萌發,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
5、棚內溫度調控 冬季紫背天葵的防寒保暖尤為重要,應在11月下旬搭建好塑料大棚,蓋好棚膜和大棚四周的裙膜。以後隨著溫度降低,應在大棚內加蓋無紡布、架設塑料小拱棚保溫;如氣溫降至0℃以下,夜間應在小拱棚上加蓋草簾保溫;如遇嚴寒天氣,應在棚內採用電熱線加溫措施防凍;如遇降雪,應及時清掃棚面積雪,以免將大棚壓垮。冬季的日常管理仍以科學合理的通風透氣為主。
6、病蟲害防治 長江流域越冬栽培的紫背天葵很少發生病蟲害,但栽培仍然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要在無病蟲植株上選擇健壯的枝條作為扦插繁殖材料,與非菊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腐熟有機肥,嚴防積水,及時通風降濕。前期和後期如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蟲等常見葉菜害蟲,可選用無公害農藥進行常規防治。
五、采收
定植後約30天開始采收嫩梢上市,采收標準為梢長10~15厘米,第一次采收時基部留下至少2~3節,用來萌發新的嫩梢。以後如天氣晴好,15~20天采收1次;如天氣寒冷,則20~35天采收1次。畝產量一般在3500~4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