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的鑒別方法

海馬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載於唐·《本草拾遺》。具有補腎壯陽、消癥瘕之功效。為治療腎虛陽痿、癥瘕積塊及傷科的要藥,多用於配製丸藥及泡酒服用。

來源  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又叫克氏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Jordan et Snyder.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小海馬(又稱日本海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的乾燥全體。

l.線紋海馬:體長30~34cm,側扁,腹部非常凸出,背鰭18~19,胸鰭18,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尾部骨環呈四稜形,尾端捲曲。除頭及腹側稜較發達外,體上各稜均短鈍,呈瘤狀,頭冠低小,尖端有5個短小棘,略向後方彎曲。吻管狀細長,眼較大、隆起,鼻孔小,位眼前方。口小,張開時略呈半圓形,無牙。鰓孔小,位於頭側的背面。體無鱗,完全為骨質所環包,體上各環稜呈短鈍瘤狀,惟腹側稜棘突出。背鰭長,較發達,臀鰭短小,胸鰭寬大略呈扇形,無腹鰭和尾鰭,鰭無棘刺。體淡黃褐色,體側有不規則或紋狀的白色斑點及線紋。雄性尾部有育兒囊,雌魚的洩殖在產卵期中形成生殖乳頭,利用生產乳頭突起將成熟的卵送人雄魚的育兒囊內,雄魚在接收卵的同時,排出精液,使卵受精。受精卵在育兒囊內發育,孵化為小海馬。

2.大海馬:體長20~33cm。背鰭17,胸鰭16,頭冠較低,頂端有5個短鈍粗棘,吻管長,吻長恰等於眶後頭長。頭部及體環與尾環的小棘均不明顯,體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褐色斑點。

3.刺海馬:體長20~34cm。背鰭18,胸鰭18,頭冠不高,尖端具4~5細而尖銳的小棘。吻細長,呈管狀,吻長於或等於眶後的頭長。體上各骨環接結處及頭部的刺棘明顯,僅後部尾環的小鰭不甚明顯,這是刺海馬的特徵。體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一縱裂斑點,體上小棘尖端黑色。

4.三斑海馬:體長10~l7cm。背鰭20~2l,胸鰭17~18。頭冠短小,頂端有5個短小突棘。吻管較短,不及頭長的l/2,背部結節呈隆起狀脊,背側方棘亦較其他種為大。體黃褐色或黑褐色。體側背部第1、4、7節小棘基部有三個大黑斑,為三斑海馬的明顯特徵。

5.小海馬:又名日本海馬。體形小,長7~10cm。黑褐色,節紋及短棘均較細小。

生活於海中藻類繁茂的地方。靜止時,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纏附於海藻的莖枝上。游泳時,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依靠背鰭進行運動。食小型甲殼動物。

產地分佈  分佈於我國廣東、海南島、廣西、福建、台灣、山東、浙江、江蘇、遼寧等沿海地區。以及日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洲及非洲東部諸海域。

鑒別要點  概言之上述五種海馬的鑒別要點是:紋線海馬(克氏海馬)體側有不規則的白色斑及線紋;大海馬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黑斑點;刺海馬體上多骨環接結處及頭部具明顯棘刺;三斑海馬體側1、4、7節小棘基部有三個黑斑;海咀(小海馬)形似海馬而小。

品質以線紋海馬、大海馬質量較好,次為斑海馬、刺海馬,而小海馬(海咀)則屬價廉質遜之品。

名典鑒別  1唐·陳藏器曰:「海馬出海南。形如馬,長五六寸,蝦類也。」2宋·寇宗奭曰:「其首如馬,其身如蝦,其背傴僂,長二三寸。」3蘇頌曰:「異魚圖云:漁人布網罟,此魚多掛網上,收取曝干,以雌雄為對。」4明·李時珍曰:「按《聖濟總錄》云:海馬雌者黃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異物誌云:海中有魚,狀如馬頭,其喙垂下,或黃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暴干熵之,以備產患。即此也。」又云「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難產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5清·《本草從新》亦沿李氏之說:「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難產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快速鑒別  紋線海馬體呈長稜方性,彎曲,體長30~34cm。頭似馬頭,吻長、呈管狀,腹扁、尾四方形,盤捲。全體有堅硬、骨質稜。故有「馬頭蛇尾瓦楞身」之諺;大海馬體長20~33cm。體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暗黑色斑點;刺海馬體上及頭部的刺棘明顯,故名刺海馬;三斑海馬體側背部1、4、7節小棘基部有三個大黑斑,為三斑海馬的明顯特徵;海咀(即小海馬)形似海馬而小。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