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兒參為貴重藥材之一。始載於《本草從新》。具有舒筋活絡、祛瘀生新、止痛止血的功效。為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胃痛;外用治外傷出血等症。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japonicus C.A.Mey.Var major (Burlk.)C Y .Wuet K.M.Feng 或疙瘩七Panax japorticus C.A.Mey.Var.bipinnatitidus(seem)C.Y.Wu et k.M.Feng.的乾燥根莖。屬多年生草本,高約80cm。根狀莖磺臥,細長彎曲,節膨大呈珠狀或紡錘狀,形似鈕扣,故又名「鈕子七」,節間通常細長如繩或極短,有的部分結節密生呈竹鞭狀。莖直立,無毛。掌狀復葉3~5片輪生莖頂,中央小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具細密鋸齒或呈重鋸齒狀,邊緣及兩面散生刺毛,秋開黃色花,傘形花序頂生。核果圓球形,漿果狀,熟時鮮紅色。
產地與分佈 主產雲南麗江、迪慶、怒江、大理、昭通、楚雄等地。此外,貴州、四川、湖北、陝西等省亦有分佈。
鑒別要點 珠兒參與鈕子七區別點是:珠兒參呈類球形菱角狀;而鈕子七則為鈕扣狀,兩者形狀迥別,而效用則類同。
名典鑒別 1清?《本草從新》載:「珠兒參,出閩中。須多去皮,再用滾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則苦味減而稍甘。」2《本草綱目拾遺》載:「珠參,產東川者,味似參,較苦。」《本草從新》云:「出閩中,以大而明透者佳,須多去皮,滾水泡過,然後可用,因其苦劣之味皆在外,近中心則苦減而稍甘。」《書影叢》說「雲南姚安府亦產人參,其形扁而圓,謂之珠兒參。」
快速鑒別 珠兒參根莖膨大部分呈類球形或不規則菱角形,直徑1~2.5cm。表面黃棕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中部有略呈環列的疣狀突起及細根痕,有的可見略凹陷的莖痕。質堅,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粉性,有黃色斑點。蒸煮者淡紅棕色,半透明,角質。氣微,味苦微甜。疙瘩七為不規則圓塊形成類圓錐形,較瘦小,兩端有瘦細的根莖。表面黃白色至棕黃色,粗糙,具細皺紋及結節,並有瘤狀突起的細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