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又名赤參、紅根,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等症,為常用中藥。在使用中,有些地區將甘肅丹參、褐毛丹參、滇丹參等亦作為丹參使用,但有的以同科植物擬丹參或毛地黃鼠尾當作正品,使用時注意區別。
正品丹參:乾燥根莖頂部常有莖基殘餘,根莖上生1至多數細長的根。根略呈長圓柱形,微彎曲,有時分支,其上生多數細鬚根,根長約10~25厘米,直徑約0.8~1.5厘米,支根長約5~8厘米,直徑約2~5毫米,表面棕紅色至磚紅色,粗糙,具不規則的縱皺或栓皮,多呈鱗狀片剝落;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帶角質或纖維性,皮部色較深,呈紫黑色或磚紅色,木部維管束灰黃色或黃白色,放射狀排列;聞之氣微,口嘗味甘微苦。
非正品擬丹參:外觀呈圓柱形,常彎曲,長5~20厘米,直徑0.2~l.2厘米,表面棕褐色,具皺縮;質堅,易折斷,斷面皮部與木部分離,木部淡黃白色;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微苦澀。
非正品毛地黃鼠尾;外觀細長,根常數條相互纏繞,長15厘米,直徑0.5厘米,表面淡紅褐色;質柔軟,易折斷,斷面木部黃白色;聞之亦氣微,口嘗味微苦澀。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能擴張血管,縮短心肌缺血的持續時間,降低膽固醇,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對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製作用。研究還證實,丹參有鎮靜和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非正品未列入藥典,亦不具備正品丹參的各種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參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