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不食草的鑒別方法

鵝不食草始載於《食性本草》。《本草綱目》以「石胡荽」為正名。鵝不食草具有通竅散寒,止咳的功能。用於鼻塞不通,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氣管炎,咳嗽痰多等症。

來源 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A.Braun et Aschers的乾燥全草。

產地與分佈 主產於浙江、湖北、江蘇、廣東等地。藥材以色灰綠,刺激性氣味強者為佳。

混淆品 1.拳頭菊 為菊科植物拳頭菊Epates australis Less.的乾燥全草或帶根全草。又稱大鵝不食草、苡芭菊。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混稱鵝不食草。

藥材特徵:莖自基部分枝,幾為木質,無毛。葉互生,呈倒卵形或三角狀倒卵形,先端圓鈍而有尖齒。頭狀花序較正品為大,果呈圓柱狀。

2.小無心菜(蚤綴) 為石竹科植物小無心菜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乾燥全草或帶根全草。又名鈴鈴草、雀兒蛋、雞腸子草。在東北個別地區稱鵝不食草。

全草有毛,莖多數,簇生,節間長l~3cm。葉對生,卵形,無柄,兩面疏生柔毛,枝端著生聚傘花序,白色。蒴果卵形,成熟時6瓣裂,種子淡褐色,腎形。

快速鑒別 全草根纖細,淡黃色。莖、葉多扭纏成團,莖細,有不規則細皺紋,直徑約1mm,多分枝,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互生,葉片小,葉片皺縮,多破碎,易脫落。完整者展平後呈匙形,長約5mm,寬約3mm,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鋸齒,近無柄。頭狀花序小,直徑0.5~1.0mm,黃色或黃褐色,小花管狀。氣微香,久聞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