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柞蟬。具有散風熱、透疹退翳、鎮痙的功能。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風疹、麻疹不透、皮膚瘙癢、目翳、抽搐、痙攣等病症。
來源 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和山蟬Ci-cada flammata Dist.的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
產地與分佈 黑蚱主產山東、河北、河南、湖北及浙江、湖南、福建等省。銷全國。金蟬衣主產浙江。此外雲南、四川亦有分佈。銷廣東及出口。
鑒別要點 黑蚱與金蟬形狀相似。僅前者稍大,全體呈拱狀彎曲,黃棕色,背部裂口呈十字形開裂、腹部扁圓,共分九節,尾部三角形銳尖;而後者較小,全體金黃色,背部裂口呈一字形,腹面狹長,共七節,尾部尖銳呈刺狀。稍有差異而已。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蚱蟬味鹹寒。主小兒驚痛、夜啼……生楊柳上。」2梁?《名醫別錄》:蚱蟬生楊柳上。五月采,蒸乾之,勿令蠹。」3陶弘景曰:「蚱蟬,啞蟬,雌蟬也,不能鳴。蟬類甚多,此雲柳上,乃《詩》云:『嗚蜩嘒嘒』者,形大而黑,五月便鳴。俗云:「五月不鳴,嬰兒多災。』故其治療亦專小兒。」4宋?蘇頌曰: 「按《玉篇》云:『蚱,蟬聲也。』《別錄》雲五月采,正與月令『仲夏蟬始鳴』相合,恭說得之。《爾雅》云:蝒,馬蜩,乃蟬之最大者,即此也。蟬類雖眾,獨此一種入藥。醫方多用蟬殼,亦此殼也。」5明?《本草蒙筌》:「蚱蟬味鹹甘寒。夏秋林內,處處有鳴。收取蒸乾,勿令蠹蝕。……蟬蛻系脫換薄殼,翅足須除……蟬花乃狀類花冠,生殼頂上,止天吊瘈疚、心悸怔忡,幼科中果效。」6清?《本草從新》:「蟬蛻,散風熱。蟬類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藥,洗去泥土翅足。」
快速鑒別 1.黑蚱:本品形似蟬而中空,足爪多相抱似俯首彎曲狀,長3~4cm,寬1.5~2cm。表面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被黑棕色或黃棕色細毛;觸角上面有一對複眼,橫生突出,透明,額部突出,上唇寬短,下唇延長呈管狀。胸之背面成十字形裂開,左右有小翅兩對,腹面足三對,具數鋸齒。腹部扁圓,共分九節,尾部呈三角狀鈍尖。體輕,膜質、易碎。氣微弱。
2.金蟬衣:形狀極似蚱蟬,但色金黃,腹部狹,上端尤細,每節在下緣處有一條顯著或不顯著黑棕橫紋,尾端呈尖銳刺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