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巧化解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損傷屬中醫「傷筋」範疇,即「骨錯縫、筋出槽」。骨縫,是指骨關節的正常間隙。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曰:「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仔細捻捺,便見大概。」因此,骨錯縫可以看作是骨關節正常的間隙或相對位置發生了微細改變,類似於現在的半脫位。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筋的功能主要是連接關節約束骨骼、支配關節功能活動。《素問·痿論》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筋通過對骨骼的約束,附在骨上收縮與弛張,產生屈伸和旋轉運動。《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諸筋者皆屬於節。」人體關節之聯結,主要依賴筋加以包裹約束。可以這樣認為,筋是指緊密聯結於骨關節的一部分組織,如現代解剖學之關節囊、滑囊、滑膜、肌腱、韌帶、肌筋膜、軟骨等組織。筋出槽,是指損傷後筋的形態結構、解剖位置亦發生了改變,表現為筋強、筋歪、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馳、筋縱、筋離、筋轉、筋縮等。

內外踝縫傷筋,系指內、外踝部的軟組織損傷以及內、外踝部的關節面微細錯位、關節絞鎖,即骨錯縫,骨錯縫必使筋出槽。在臨床檢查時,要注重辨位。所謂辨位,就是辨別人體損傷的具體部位及筋骨經脈錯亂的位置。施治則是根據具體損傷部位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法。辨位施治,主要著眼於損傷部位的傷情,雖屬於中醫辨證論治的範疇,卻又為孫樹椿所創新提煉。關於怎樣辨位,孫樹椿形象地指出,你會在所傷之處找到一個米粒樣硬物,這往往是最痛點。找準痛點,然後再用輕巧柔和的手法施治。孫樹椿的踝關節損傷手法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用柔和的揉捻法對踝關節損傷部組織進行放鬆。對於病變部位要採取先周圍後中間的方式,重點對病變的筋結和索條進行施術。手法要輕柔但盡量觸及損傷部淺層,以病人不覺痛楚為度。

第二步:施用搖踝拔戳法。病人坐位,施術者雙手四指握病人足底,雙拇指按在患處,同時拇指在傷處揉捻,同時雙手相對拔伸,環轉搖晃踝部6~7次。在維持牽引的情況下,背伸、跖屈踝關節,拇指按在傷處進行戳按。

第三步:善後手法使用輕巧靈活的擦法、輕搓法結束整理。

臨床療效靠的是手法本身。歷代推拿正骨名家無不在手法上做學問、下工夫。學習手法必須對人體正常筋骨的結構關係有一個清楚的瞭解,解剖學知識豐富,才能為「手摸心會」提供可靠詳實的理論基礎。

另外,在立足中醫辨證論治的同時,要合理利用現代醫學的理論、檢測手段,拓寬延長自己的診斷視野,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去分析觀察疾病內在的病因、病機、演變規律。如對踝關節損傷,一定要排除骨折脫位的情況,才能施用手法。同時重視檢查,通過檢查做到心中有數,才知如何下手。而確定所傷之處是關鍵,然後以輕巧柔和之手法舒筋散結,此時切忌粗暴大力,孫樹椿常講「筋喜柔不喜剛」,只有通過自然柔和的力量,循序漸進,才能逐漸滲透,起到「化敵於無形」的效果,達到「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