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多表現為雙下肢水腫,胸悶,氣喘,腹脹,納差等症狀。查體可見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雙下肢指凹性水腫等。常見舌質淡胖,苔水滑,脈沉弦。相當於中醫的脾腎陽虛證。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是強心、利尿、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等。金匱腎氣丸應用於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全過程,有助於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慢性心力衰竭既有脾胃運化失常的症狀表現,又有腎陽虧虛,水濕氾濫之證,脾腎雙虧,究竟補脾還是補腎?嚴用和明確指出:「腎氣若壯,丹田火經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張景岳本《內經》「腎為胃之關」之論,更有見地說:「夫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而關則在腎,關之為義,操北門鎖鑰之柄,凡一身元氣消長,約束攸賴。故許知可雲︰補脾不若補腎者,謂救本之道,莫先乎此也。誠萬古不易之良法。」
金匱腎氣丸首見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其藥物組成有干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薯蕷四兩,澤瀉、茯苓、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金匱腎氣丸雖為溫補腎陽之品,其桂枝、附子用量卻大大少於滋陰之藥,《醫宗金鑒》:「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經言「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此之謂也。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較長,病情纏綿,症狀複雜。病之標在心,病之本在腎。西藥著重於治標,金匱腎氣丸著重於治本,兩者相合,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患者董某某,男,67歲。於2009年11月就診。
自述一年來白天步行不能超過500米,超過則頭暈,心慌,氣喘,胸悶。夜尿頻繁,每晚3~5次,凌晨口乾欲飲。查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曾服六味地黃丸、復方丹參片、參松膠囊等無效。刻下症見:面黃少華,形體瘦弱,惡寒怕冷,氣怯聲低,納食不香,大便稀溏,頸靜脈輕度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雙下肢輕度水腫。舌質淡胖,苔水滑,脈沉弦。西醫診斷: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辨為脾腎陽虛證。西藥給予螺內酯片20毫克,每天1次。中藥給予金匱腎氣丸(濃縮丸),每次8粒(相當於生藥3克),每日3次。3個月之後複診:每晚夜尿1次,凌晨口乾基本消失,納食正常,大便正常,已不怕冷,雙下肢水腫消失。可以步行2000米無胸悶,氣喘,心慌等。囑停服螺內酯,繼續長期服用金匱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