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成藥配方的整理與研究

清宮御藥房主要為「宮眷近臣」服務,編製近百人,其職責為「掌詳慎供用藥料,和合丸散之事」,並由太醫院監視其成藥修合。根據檔案文獻,康熙帝服用過肺胸舒丸、龍涎香露等,雍正帝修合過龜齡集、金雞丹藥(濟吉丹)等,乾隆帝常用八珍糕、蟠桃丸、松齡太平春酒等,光緒帝服用過葆真固本丸、長春益壽廣嗣丹等,慈禧太后用過漚子方、玉容葆春酒等。御藥房修合成藥的記錄形成配方與治方配本,現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有御藥房丸散膏丹配方、藥庫丸散膏丹配方檔、丸藥配方檔、修合成方、上用丸散膏丹配方簿等;晚清亦有多個清宮配方與治方手抄本從宮廷傳出。

經過近一兩年較為全面地收集與整理,清宮成藥配方約有1300多首,包括風痰、傷寒、暑濕、燥火、補益、脾胃、痰嗽、氣滯、瀉痢、眼目、瘡科、婦科、小兒、咽喉、口齒、雜治等門類,居多的是瘡瘍方(159首)、補益方(157首)、婦科方(140首)、脾胃方(122首)等。劑型按數量多少依次為丸劑、膏劑、散劑、丹劑、酒露劑、錠劑、餅劑、糕劑等。總結清宮配方的命名方法,典型的方名是組成藥物-功效主治-劑型,如黃連上清丸等;更多的是以組成藥物命名,如益母草膏等;最多的是以功效主治命名,如補益延齡露等;也有根據制劑、服用特點命名的,如紫雪、八厘散等;還有一些較特別的方名,如諸葛行軍散、打老兒丸等,蘊含歷史與文化典故。

清宮配方與治方對於醫理的論述頗為豐富,多為精當之論。如沉香化氣丸下論及氣血,另可見論脾胃、小兒、婦科、眼科、痰飲、瘡瘍、暑濕等證治的方論,在古庵心腎丸、金匱種子丸、萃仙丸、孔聖枕中丹等配方中論及補益之理。至於清宮成藥的配伍,在檔案文獻中很少談及,僅在七寶美髯丹、瓊玉膏、二味枳術丸中說明了配伍情況;而梁會大津丹、代天宣化丸根據五運六氣學說,在不同年份採用不同的藥物為君,表明清宮成藥修合時還是很在意君臣佐使配伍的。

清宮成藥對藥物的炮製極為講究。修合成藥之前先要對各個藥味進行炮製,但如法制半夏、法制貝母、法制檳榔、法制黑豆、法制杏仁、九制黃芪、七制香附丸、九制大黃丸、四制楝實丸、九轉黃精丹等如法炮製後即可作為成藥使用。藥味炮製後修合諸藥也是不憚其煩,如秘傳壬水大金丹、龜齡集等的修合過程可謂極其繁瑣。清宮成藥的服用方法多種多樣,內服媒介除了白開水,還有鹽湯、米湯、薑湯、酒、茶、蜜水、棗湯、梨湯、藕湯等;常常需要配合其他湯藥引經報使;隨症調引的配方也很多。註明「孕婦勿服」的成藥有56種,丸藥配方檔中有近一半的成藥說明了注意事項與禁忌,強調需要調節心情、飲食、生活方式等。

清宮成藥配方中小方與大方並見,含一味藥物的配方有24首,二味44首;含30味以上藥物組成的配方有22首,其中用於內服的回天再造丸含55味中藥,活絡丹含52味中藥,外用的金不換膏含86味中藥,為最大的成方。清宮成藥中含有毒藥材的配方很多,其中含砒石、水銀的13種,含川烏的38種,含雄黃的93種,含硃砂的167種;梅花點舌丹、紫金錠等含有多種有毒成分,但現代臨床報道它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其抗腫瘤的作用值得進一步驗證與研究。清宮配方約有三分之一的方劑可被認為是通治方。

根據方名考察丸藥配方檔中方劑的來源,其原始出處以金元時期的居多佔26.5%,其次來源宋代占26.3%,明代占25.6%,唐代占8.5%,清代占5.7%。具體來說,出自宋《和劑局方》的最多(12.7%),其次出自明代龔廷賢(9.2%)、元代朱丹溪(8.8%)、明代王肯堂(8.3%)、元代李東垣(6.6%)的方也很多,唐孫思邈、金劉河間、宋嚴用和、宋錢乙、明張景岳的方也引用不少,經驗方占6.3%。因此清宮成藥配方可謂「博采眾方」,擷取歷代中成藥經驗的精華。建國以後,以丸藥配方檔為代表的清宮配方有30%(128首)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說明清宮配方相應的成藥得到了繼承與發展。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