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法在肺系病的應用(上)

通《說文解字》:「通,達也。」通暢。《靈樞·營衛生會》:「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指藥物的宣發、疏散作用。《素問·陰陽應像大論》:「味厚則洩,薄則通。」湧洩、宣發、疏散、瀉下、祛瘀等治療方法的統稱。通法不單純指某一治法,凡是旨在消除或緩解氣血津液運行阻滯的方法都屬通法範疇。清代高士宗《醫學真傳》云:「夫通則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洩為通,則妄矣。」高氏此番論述是對通法的高度概括,說明通法還具有協調臟腑聯繫,疏通氣血、輸布津液、通經活絡的作用。通法涵蓋八法,如汗法通肌表,下法通內裡,吐法通壅塞,和法通半表半里,溫法通凝滯,消法通積滯,清法通熱邪,補法以補達通。

肺的形態

肺居胸中,分左右兩葉,質地疏鬆。肺通過氣道上連咽喉,喉為肺之門戶,通於鼻竅,與自然界大氣相通,成為氣體呼吸出入的通道,此通道統稱為肺系。肺主皮毛,為體表最外一層,是防禦外邪入侵的屏障,有散氣和排泄汗液的作用。手太陰肺經起於胸中,下絡大腸,故與大腸相表裡,肺經亦是肺臟系統的一部分。

肺的生理病理

肺系主要以氣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所構成。漢代醫家華佗指出:「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髒,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肺系以通為用,「通則不病,病則不通」,所以通法是肺系病的重要治法。

1、肺司呼吸,吐故納新,主一身之氣 肺司呼吸之氣是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氣(氧氣),呼出體內之濁氣(二氧化碳)。週而復始,從而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故《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云:「天氣通於肺。」若病邪犯肺,影響肺的正常呼吸,臨床可見呼吸不利,咳嗽,喘促等症狀。肺主一身之氣,具有主持和調節全身臟腑組織之氣的作用。若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失常,必然會影響呼吸功能以及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臨床上可表現為咳嗽、喘促、少氣不足一息、聲低氣弱、肢倦乏力等症狀。

2、肺主宣發,布津排濁,溫煦皮毛 肺通過宣發將脾所轉輸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週身,外達皮毛,正如《靈樞·決氣》指出:「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肺通過氣化功能將體內濁氣、汗液排出體外。

3、肺的肅降,升清降濁,通調水道 肺的肅降主要表現在肺氣的清肅和下降兩個方面。肺的降納,一是通過肺氣的向下向內,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二是將肺吸入的清氣和由脾轉輸而來的津液和水谷精氣向下布散,並將代謝產物下輸腎與膀胱排出體外。肺的清肅,肺為嬌髒,「肺氣清」是其特點。其氣以降為順,肺的形質虛如蜂巢,輕清肅淨而不容異物,《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肺苦氣上逆」。故肺失清肅,氣逆不降,則胸悶咳喘而發肺病;「肺為水之上源」,水道不暢,停留體內則為水腫;水津不能布散則為痰飲;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失肅降,腸內糟粕下行不暢則發大便秘結。

4、肺朝百脈,主治節,助心行血 《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也就是說,全身的血液均通過百脈而聚會於肺,經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然後通過肺氣的敷布和調節助心氣以行血。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人身氣道,不可有壅滯,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為咳。」肺失宣肅,肺氣虛弱,日久不愈,肺病及心而致氣血瘀滯,而見咳喘痰多,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舌下脈絡怒張等。唐容川曰:「須知痰水之壅由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以上諸疾皆可以通降肺氣為主要治法。

5、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與大腸通過經絡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係,《靈樞·經脈》曰:「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大腸手陽明之脈……下入缺盆,絡肺。」經絡上的密切聯繫,決定了肺與大腸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響,如肺的宣發正常,大腸得以濡養;肺正常肅降,大腸得以傳導。若肺失宣發肅降,津液不能下達,則大便秘結;反之,若大腸實熱,腑氣不通,亦可影響肺氣不利而發咳喘。

「不通」是肺系疾病的基本病理變化

肺系疾病與其解剖生理特點有著密切的關聯,其發病機理和病理變化無不與氣血、經脈的通有著密切的聯繫。《醫方類聚·咳嗽門》指出:「肺為嬌髒,外主一身之皮毛,內為五臟之華蓋,形寒飲冷,最易得寒;燥氣鬱蒸,最易生熱。惟其易為冷熱,所以內外交侵,動則邪氣窒塞矣。」肺居上焦,邪易先傷;肺為嬌髒,一有邪侵,便難抵禦;肺為清虛之府,不容邪干,難護易傷;肺主皮毛而通於鼻,外邪侵襲,此為必經之途徑。六淫之邪,風邪可兼挾其它諸邪傷於肌表和上焦,寒邪易從皮毛束肺,熱邪易從鼻竅襲肺,涼燥、溫燥更是必傷肺衛,「疫癘之氣」易從皮毛、口鼻而入,先有肺衛表證,或表裡證並見。六淫之邪傷人,莫不關肺,肺衛被傷,腠理、經脈、血絡、氣道及人體其他管道「欠通」或「不通」而發肺系諸症,百病叢生。明代汪綺石在《理虛元鑒》論及肺臟病證特點時指出:「肺氣一傷,百病蜂起,風則喘,寒則嗽,濕則痰,火則咳,以清虛之府,纖芥不容,難護易傷故也。」

肺在志為憂,情志傷肺,雖側重於悲憂,但並非絕對如此,尚有喜樂、驚恐、憤怒、思慮等皆可傷肺,實賅七情於內。無論是何種情志,一旦傷肺,其病變不離乎氣,肺氣既傷,其免疫屏障機能減退,或邪從外入,或病自內發,而誘發感冒、咳嗽、哮喘等證,這就是情志傷肺致病的內在基礎。

飲食傷脾,健運失司,痰飲既生,隨氣而行,無處不到,為病多端,然肺為貯痰之器。痰飲停聚於肺,肺之氣道受阻,久之氣行不暢而致血瘀。嚴用和在《濟生方·痰飲》一書中指出:「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一失其宜,則氣道閉塞,停飲聚於膈上,結而生痰。」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之所以能維持人的旺盛生機,其關鍵在於是否氣血流暢。肺是供給人體清氣、血液的通道,不宜有絲毫之阻遏。其氣血是否流暢又與肺的經絡通暢與否有著直接的關係。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