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醫在面對大型瘟疫時都有傑出的表現,對於現在醫學暫未解決的疾病同樣具有完備的病因病機模型。筆者試根據《內經》和《傷寒論》的氣化理論分析該病症狀及證治思路如下。
發病的運氣學要素
今年歲次甲午,歲土太過,少陰君火司天,也就是說五運中「土運」較強,六氣中「火」為主導。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病腹滿溏洩,腸鳴,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
從五運來看本年份因雨濕因素作用易導致太陰氣化受阻而患「腹滿溏洩」。
《素問·至真要大論》:「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熱,病本於肺,尺澤絕,死不治。」從六氣來看今年病人易於患出血症、腹脹滿。
甲午年歲運雨濕旺盛,脾胃易受影響,導致患「腹脹」的幾率增加,在外感邪氣之後易導致太陰氣化不利,邪氣滯留彌久不愈。而六氣中「火」為主導,因此心、腎、血液循環、生殖系統易受影響,同時易引起少陰氣化不利而導致太陽、少陰同病。
以上致病特徵比較符合埃博拉「發熱、惡寒、腹脹、腹瀉、出血」等症候特點,因此該病在今年高發是順理成章的。
六經氣化失常及對策
雖然中醫學界認為《傷寒論》主要適用於因「寒邪」所致的疾病,但傷寒氣化學派認為在整部《傷寒論》中貫穿的人體生理、病理和六經氣化路徑是一定的,無論邪氣為何屬性在臨證中皆可據人體固有之氣化路徑靈活變化而遣方論治。
該病第一階段主要特徵:急性起病,高熱、畏寒、極度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從症狀上看此階段患者太陽、少陰兩經氣化失常,「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陽氣化失常則不開,不能行其衛外之功,故見「高熱、畏寒、頭痛、肌痛」等症。「太陽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少陰」,該病邪氣暴戾傷及太陽而關聯所中見之少陰,更受司天之氣影響,故症見「極度乏力、咽痛」等症。
在此階段應同時開太陽、樞少陰,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方,麻黃破凝冱太陽之表邪,附子回少陰一線之陽氣,細辛走百節而無幽不燭。
第二階段主要表現: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黏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現。從症狀看,此時問題主要是太陰氣化不利,此前邪氣未由太陽經氣化而解,因歲運雨濕氤氳之氣所困而瀰散不愈,以致太陰不開精氣不能上奉,故見嘔吐、腹瀉,此時出現之血便仍是太陰精氣不能氣化所致。
此時治療應開太陰之氣化,以理中湯為主方,熱極者可酌情加人尿。
經過前兩個階段,重症患者出現神志改變,如嗜睡、譫妄等症狀。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現,包括鼻、口腔、結膜、胃腸道、陰道、皮膚出血或咯血、血尿等,還可出現低血壓、休克等。「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此前太陰之邪累及陽明而致神昏、譫語,陽明化燥終累少陰氣化,少陰之藏水火寄於其中,命脈所繫而主血脈,故可見休克及各類出血之症。
此階段治療,凡見神昏、譫語者用調胃承氣湯助陽明內闔,各類出血症者用黃連阿膠湯樞少陰氣化。
本病危重者見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臟器受損。少陰氣化出於心腎,故必累及心腎臟器,該病晚期多引起睪丸相關病變,患者或死於心梗,皆為此力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少陰氣化潰敗必致多臟腑病變,此階段最為凶險,屬於危候。
本階段治療仍應當以黃連阿膠湯為主方,暢通少陰之氣化,滋養營陰以顧護性命。邪氣於陽明化燥熱,迫灼肺華而患肺炎者用白虎加參湯隨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