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某,男,3歲8個月,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人。2013年4月25日初診。
病史:患兒足月順產。1歲時家人發現患兒目不視人,注意力不集中,言語簡單,能說少量雙音字,多以疊音字為主,看到物品時喃喃自語,部分言語含糊不清。能理解簡單指令,性格孤僻,交流障礙,對車輪子、發光的物體感興趣,眼對視能力差,伴有多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經人介紹來我院就診,刻下症見:形體適中,目光躲避,語少或自語,多動,面色淡黃,食納尚可,夜寐安,二便調。舌質偏紅,苔薄白,指紋淡紫而滯。家族史:其兄患有孤獨症,在特教學校托養。查體:無特殊陽性體征。影像學檢查:無明顯異常。
病機: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之證。
診斷:中醫診斷:五遲(腎精虧虛)。西醫診斷:孤獨症。
治則:滋養肝腎,填精益髓。
治療方法:針藥並用配合言語、認知功能障礙訓練、感覺統合訓練。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味。基本處方:熟地16克,山藥8克,山茱萸8克,牡丹皮6克,澤瀉6克,茯苓6克,白芍6克,鉤籐6克(後下),龍骨9克(先煎),遠志6克,石菖蒲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服。以此方為基礎加減服用。
針刺部位:百會、四神針、定神針、智三針、手智針、語言一區、語言二區、語言三區、腎俞、太溪、三陰交、湧泉。
刺法:頭針平刺進針,緊貼骨膜行針,針深近25mm,以提插手法運針10次,行強刺激,留針2小時,留針期間堅持帶針功能訓練,體針採取平補平瀉,不留針,每天治療1次,每週6次,3個月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治療1月後,患兒語言增多;治療2月後,患兒表情變化較前豐富,感興趣時可有高興的表情變化,能認知部分常用物品及水果,名稱可以與物品相匹配,詞彙量明顯多於入院時,能完成部分指令;治療3月後眼神對視明顯好轉,語言詞彙量增多,日常簡單物品、水果能命名,目光可短時對視。
半年後回訪,患兒語言功能明顯改善,日常生活中可以簡單交流。眼神對視明顯好轉,興趣廣泛。
按:此例患兒語言遲緩,眼神對視差,注意力不集中,舌質偏紅,屬腎精虧虛之證。病位主要在肝腎。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先天稟賦不足,腎虛肝失滋養,虛風內動,故發育遲緩,目不視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本型以腎精虧虛為主要矛盾,治療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之陰為主,加龍骨、白芍、鉤籐養陰平肝,以遠志、石菖蒲養心、開竅、安神。
針刺百會、四神針、定神針、智三針、手智針、語言一區、語言二區、語言三區健腦益智,寧神開竅。四神針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5寸;定神針共有三穴,印堂上0.5寸為定神1針,左陽白上0.5寸為定神Ⅱ,針右陽白上0.5寸為定神Ⅲ針;手智針即內關、神門、勞宮;智三針,穴組共三針,神庭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為第一針,左右兩本穴神(在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的神庭與頭維穴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的交點處)為第二、第三針,以上諸穴具益智寧神、開竅醒神的功效。
運動區定位:上點在前後正中線中點往後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髮際前緣相交處(如果鬢角不明顯,可以從顴弓中點向上引垂直線,此線與眉枕線交叉處向前移0.5厘米)為運動區下點,上下兩點連線即為運行區,運動區又可分為上、中、下三部,下部是運動區的下2/5,為面運動區,亦稱言語一區;言語二區定位:從頂骨結節後下方2厘米處引一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直線,向下取3厘米長直線;言語三區定位:暈聽區中點向後引4厘米長的水平線。以上穴位具醒腦開竅之效,主治失語。針腎俞、太溪、三陰交、湧泉補益肝腎,配合智能康復訓練,共奏滋養肝腎、解郁益智之效,自能達到治療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