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貝塔朗菲發表的《一般系統論》中講:系統是由許多相互關聯又相互制約的各個分支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並且具有時間上的動態性以及空間、時間、功能上的有序性。生命現象是有組織、相互關聯的,並且有序的,其目的性是系統要走向最穩定的系統結構,這就引出了「自組織系統」理論。
航空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俞夢孫院士和楊雪琴教授認為:從人體系統的自組織能力角度看,發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類疾病與生物、心理、社會、生活方式、環境有密切關係,包括各類癌症,代謝障礙綜合征和銀屑病等)的根本原因是整體失調,是人體系統自組織能力的弱化。整體失調是人類發生這類疾病的必要條件,在整體失調前提下究竟會發生哪類疾病則與自身的生活習慣、性格、體質、遺傳基因等多種因素有關,這些僅僅是容易發生某些疾病的充分條件。
當前這類疾病的研究熱點,多放在基因上,整體狀態失調的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事實上,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疾病相關基因。只要整體狀態調節良好,即使存在疾病相關基因,疾病也不會發生。
控制論創始人N·維納認為:「人是一個維持穩態的機構」,「人的生命在於穩態的維持之中」。健康體現在人體是整體穩態的維持,而在皮膚方面體現是皮膚穩態的維持。皮膚的穩態有什麼客觀指征嗎?有,那就是汗。著眼於汗,那麼銀屑病的治療目的就成為了恢復和保持健康的出汗,而不僅僅是被動地防病、治病。這樣,治療、預防、保健、養生成為了一個整體,並行而不悖,醫學會變得主動而積極,真正健康的醫學目的才會得到回歸。這樣的治療理念不僅適用於銀屑病,同樣適用於其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銀屑病患者必讀》一書中寫道:「銀屑病的發病、誘發和加重與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多因素相關,是全身狀態失衡的一種皮膚異常表現。」銀屑病作為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符合疾病是「整體身心失調狀態的局部體現」的論述,在發病前整體上存在「自組織能力的弱化」狀態。有報道,銀屑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調節功能紊亂;也有研究證明,銀屑病患者常伴發代謝障礙綜合征等慢性疾病。可見銀屑病患者存在整體身心狀態失調的基礎,其皮損僅是局部體現。所以著眼於皮損的治療不僅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反而可能會損害患者長久的健康,有些極端情況下無異於 「飲鴆止渴」。
調查顯示,在銀屑病患者中,有遺傳家族病史者僅在10%~30%,北方患病率比南方高,冬季容易復發,居處潮濕、熬夜、酗酒、情緒波動、感冒誤治等容易誘發銀屑病,以上這些因素一起構成了銀屑病發病的充分條件。而整體狀態失調才是必要條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必要條件不具備,即使充分條件具備,也不會發生銀屑病。對銀屑病發病的這一認識是很重要的,這為銀屑病可預防、可根治、可愈後不復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這樣我們的治療重點便應轉移到必要條件上,也即患者的整體狀態上。基因和誘因都屬於充分條件,若沒有疾病適合發生的土壤,疾病就不會發生。
將這些複雜的理論和銀屑病患者直接溝通起來的切入點,就是正常的汗出——遍身均勻、微微有汗。只要思考,我們便可以找到「健康醫學」針對於每個特定疾病的客觀指標。其實,「健康醫學」與筆者從中醫學角度出發一貫強調的「給邪出路」和「復正」(建立人體正常秩序)、「持正」銜接了起來,可見中西醫理論在更高的層面上可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