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發,男,1954年生,出身中醫世家,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原山東中醫學院),山東臨沂市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四批、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內科,尤擅腎病、消化、風濕、腫瘤系統疾病及疑難雜症治療,參編著作2部,發表論文30餘篇,曾獲省市科研成果10餘項。
組成:生黃芪30克,生白芍15克,炮山甲3克,當歸12克,大黃6克,薏苡仁20克,白芷15克,白及10克,蒲公英18克,梔子10克,青黛10克,生甘草10克。
功用:補氣生肌,清熱活血通絡。
主治:復發性口腔潰瘍,症見口腔頰黏膜、舌面、舌下、牙齦、唇及唇內充血糜爛,表面凹陷,疼痛較甚,難以進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用法:水煎服,加水400毫升,煎2次,混勻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方解:復發性口腔潰瘍屬中醫 「口瘡」「口瘍」「口疳」等範疇,臨床上,潰瘍具有「黃、紅、凹、痛」等特徵,散在分佈於角化較差區域,日久不愈,週期性復發。張志發經多年臨床觀察研究發現,該病雖然病因複雜,證型多端,但其根本在於氣血虛弱,又病久入絡,虛久必瘀,遂創芪甲消瘍湯補氣生肌,清熱活血通絡,並根據兼證證型不同,分別選用合用之方劑治療其兼證,療效頗佳。
方中黃芪、生白芍、當歸,補氣生血,炮穿山甲、大黃活血化瘀通經,薏苡仁、白芷、白及消腫排膿、生肌止痛,青黛、蒲公英、梔子清熱利濕解毒,生甘草調和諸藥,兼有清熱之效。
加減運用:潰瘍發於舌尖部,伴有煩熱躁動不安者,合用導赤散清心瀉火;潰瘍發於唇、頰、牙齦,有黃色偽膜覆蓋,潰瘍周圍充血廣泛,伴口臭煩渴者,合用竹葉石膏湯清胃瀉火;潰瘍多發於舌根部,伴腰膝酸軟者,合用知柏地黃丸滋腎降火;潰瘍發於唇頰、舌面部,伴脘腹脹滿、噯氣、食少者,合用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