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某,女,43歲,2010年10月13日初診。患者主訴平素怕冷,遇寒則咳,咳則遺尿,已達五六年之久,秋冬季節加重。數年來,屢次求醫,中、西藥物服用頗多,然療效欠佳,因友人介紹,故來就診。刻診見舌淡胖,苔白微膩,脈沉遲無力,右尺尤甚。脈症合參,診為「膀胱咳」。大抵皆由肺腎陽虛,衛外不固感寒所致。治擬溫陽固腎,補肺散寒,方用吳佩衡先生大回陽飲加味:制附子15克,乾薑12克,肉桂12克,細辛5克,炙甘草12克,補骨脂15克,穿山龍30克,仙靈脾15克,蛇床子15克,雞血籐15克,黃芪20克,杭白芍15克。4劑,水煎服。上方制附子先煎,肉桂後下,忌食辛辣、葷腥、生冷之品。
服上方後,咳即減輕,不咳即不遺尿,畏寒亦輕,舌淡略胖,苔白,脈雖沉但較之前有力,藥證相合,原方加制附子量為30克,制附子需先煎同前,續服4劑,效不更方,前後共服12劑,諸症均痊。並囑其可服附子生薑牛肉湯,以資鞏固。
「膀胱咳」之名首見於《素問·咳論》,篇中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邊。」又曰:「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尿。」本案病人遇寒即咳,咳而遺尿,正與前論相合,參以脈症,診為「膀胱咳」。患者此前屢服中、西藥治療,療效欠佳,治病不求其本之故。《難經》言:「呼出心與肺,吸人肝與腎」,均說明咳嗽不獨在肺,且與肝、脾、腎等諸髒關係密切。既如本案由腎陽虛所致,投以吳佩衡先生大回陽飲,溫固腎陽自屬正治,方中所加仙靈脾、補骨脂、蛇床子增強溫腎納氣之功。朱良春前輩在其《用藥經驗集》中指出:蛇床子、穿山龍均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之效,證之臨床,確實療效非凡。黃芪、雞血籐益氣養血活血,有助於增強患者體質。細辛一味為溫肺散寒而設,反佐白芍恐防附,桂、姜溫燥傷陰,方藥對證,故獲效頗佳。
另余體會《讀經典、做臨床》確有相當意義,臨證時若只讀些湯頭、藥性及普通教材確不足以應臨床無窮之變,故太史公司馬有「人之患患疾多,醫之病病道少」之歎。益知當代名老中醫王永炎等先生倡導後學「讀經典」之苦心孤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