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中醫診療技術

  胃腸型食物中毒較常見,是由於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發於夏秋季,集體發病,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病人有進食變質食物,海產品,醃製食品,未煮熟的肉、蛋食物史。各型食物中毒其感染症狀基本相似,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炎症狀。大便可為稀便、水樣便或黏液便、血水樣便,部分病人有畏寒、發熱、頭昏、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

  中醫診治

  中醫文獻中有許多類似細菌性食物中毒之記載,對本病主症腹痛、吐瀉的病因,證治論述甚詳。《內經》首先指出了本病風、熱、寒、濕的致病特點。張仲景較系統地論述了嘔吐、洩瀉,提出了一些現在仍然行之有效的方劑,並且認識到嘔吐有時又是人體排出胃中有害物質的保護性反應,此時治療,不應止嘔。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提出治瀉有九法:即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本病應屬於中醫外感熱病中的「下痢」、「嘔吐」、「洩瀉」,嚴重者有明顯的上吐下瀉,可歸屬於中醫「霍亂」範疇。

  1.濕熱內蘊

  症狀:起病急驟,吐瀉並作,脘腹疼痛,吐下急迫,或瀉而不爽,其氣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多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金銀花、茯苓各15克,黃芩、車前子各10克,黃連、通草、甘草各6克。若濕邪偏重者,可加厚樸10克,薏苡仁30克;夾食滯者宜加神曲、山楂、麥芽各10克;如有發熱、頭痛、脈浮等風熱表證,可加連翹、薄荷各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時,可酌加藿香、香薷各10克,扁豆花、荷葉各6克。

  2.暑濕郁蒸

  症狀:猝然吐瀉交作,腹痛,嘔吐物酸腐,瀉下黃色水樣便,或帶黏液,氣味臭穢,煩熱口渴,胸脘痞悶,或伴有發熱頭重,肢體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多濡數或滑數。

  治法:解暑清熱,利濕止瀉。

  方藥:新加香薷飲合雞蘇散加減:香薷、厚樸、連翹各10克,金銀花、扁豆花各12克,滑石15克,甘草、薄荷各6克。若表證較重者可加葛根15克,黃芩10克;若出現高熱、煩躁,可加黃連6克,大黃10克;若夾食滯而見嘔吐酸腐、大便奇臭者,可加神曲、山楂、麥芽、枳實各10克;腹痛腸鳴較重者,可加白芍10克,木香6克。

  3.寒濕內困

  症狀:嘔吐清水,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或兼有惡寒,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芳香化濕,散寒和中。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紫蘇葉、大腹皮、白朮、厚樸、半夏、白芷各10克,雲苓12克,桔梗、甘草各8克,生薑5片,大棗5枚。若表邪較重者,可加荊芥10克,防風6克;濕邪較重而症見胸悶食少、肢體倦怠、苔膩或白滑者,可加蒼朮15克,陳皮10克,豬苓10克,木香6克。

  4.食滯胃腸

  症狀:先吐後瀉,嘔吐物有酸腐氣味,瀉下酸腐,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茯苓各12克,半夏、陳皮、萊菔子、連翹、枳實、香附各10克。若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甚者,可加大黃10克,厚樸12克。

  5.邪盛亡陰

  症狀:吐瀉頻繁,發熱口渴,煩躁不安,皮膚乾燥,眼眶凹陷,唇乾齒燥,尿短色濃,其則昏迷。舌紅絳而乾枯,脈細數無力。

  治法:救陰存津。

  方藥:生脈散加減:人參12克,麥冬20克,五味子5克。可加青鹽適量,每日飲數劑以代茶,能飲為度。若煩躁或神昏者,可加用紫雪丹;若嘔惡不止者,可加法夏、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養胃、降逆止嘔;以濕熱為主者,可加服葛根芩連湯;以暑濕為主者,加服新加香薷飲;以寒濕為主者,加服藿香正氣散;以食滯為主者,加保和丸,以達祛邪救陰之目的。

  6.陰竭陽脫

  症狀:吐下無度,口乾咽燥,目眶凹陷,神昏,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舌光紅或淡暗,脈微細欲絕。

  治法:回陽固脫,益氣救陰。

  方藥:參附龍牡湯合生脈散:人參l剋剋,附子9克,龍骨12克,牡蠣30克,乾薑、炙甘草各5克,麥冬20克,五味子5克。

  單秘驗方

  1.鮮藿香一把,搗汁用開水沖服,或用藿香15克,水煎服。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

  2.紫蘇15克,水煎服。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

  3.鮮生薑一塊,搗爛,開水沖服或水煎服。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嘔吐者。

  4.仙鶴草煎劑:仙鶴草30克,煎成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小兒酌減。適用於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者。

  5.川連9克、木香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兩次。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者。

  6.香連丸、藿香正氣丸、保和丸、木香檳榔丸等,選擇其中一種,每次6~9克,每日兩次吞服。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者。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針刺:主穴取中脘、天樞、內關、足三里、陰陵泉、氣海,裡內庭、公孫、中脘、神闕、關元等。配穴取合谷、上脘、下脘。耳穴取胃、交感、神門、大腸、小腸、脾、皮質下等。每日一次,留針20~30分鐘,對於偏寒者可用溫針灸。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者。

  (2)針刺:用消毒針點刺舌面中部3~4針,約一分左右深,使針刺處出血少許。適用嘔吐噁心不止者。

  2.推拿療法

  (1)推拿止瀉:1揉神闕、氣海,以腹內有溫熱感為度;2按揉足三里、內關。每穴約一分鐘;3摩腹,按順時針方向進行。適用於濕邪內侵和傷食的洩瀉者。

  (2)推拿止痛:取穴中脘、氣海、天樞、足三里、大腸俞等。採用摩、按、揉、一指禪推法等手法,能理氣止痛。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腹痛者。

  3.外敷藥物

  (1)熱瀉散:黃連12克,滑石30克,廣木香 15克,吳茱萸10克。諸藥混合粉碎為末,過篩,取藥末10~15克,撒於2~8厘米布中間,分別貼於神闕、大腸俞,每日一次。適用於胃腸型食物中毒中濕熱或暑濕洩瀉者。

  (2)姜萸散:吳茱萸15克,生薑30克,大棗10枚,共為末,加熱布包後燙天樞穴。適用於寒邪內侵的腹痛者。

  4.飲食療法

  (1)本病病人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於吸收、少渣少油、稀軟為原則。嘔吐病人可暫禁飲食,嘔吐止後可給淡糖鹽水、茶水。洩瀉劇烈者,應多飲藥茶、湯液(配有藥汁的米湯、麵湯)、果汁為主。病情穩定者,可給無渣的半流質食物如藥粥、麵糊等,待恢復後可改為普食。要注意食品衛生,忌食油膩、生冷、不易消化之物。

  (2)食療方

  1馬齒莧綠豆湯:新鮮馬齒莧120克(干品60克),綠豆60克,煎湯服食。每天1~2次,連服3天,適用於濕熱或暑濕洩瀉者。

  2車前子飲:車前子(紗布包)30克,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兩次溫服300毫升,治洩瀉。

  3姜連散:生薑120克搾汁,黃連30克研末,文火烘炒加薑汁拌勻,以干為度。每服6克,綠茶送服,每天3次。適用於濕熱洩瀉嘔吐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