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經絡理論內涵豐富,包含甚廣。《靈樞·脈度》及《靈樞·五十營》等篇提出營氣主要運行於二十八脈之說。《靈樞·脈度》篇首論人身經脈的長度,旨為準確地測定針灸穴位及更深入地研究營衛氣血的運行規律,是中醫經絡理論的重要基礎。
《靈樞·脈度》云:「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張介賓注云:「手有三陽,以左右言之,則為六陽。凡後六陰及足之六陰、六陽皆仿此。手太陽起小指少澤,至頭之聽宮。手陽明起次指商陽,至頭之迎香。手少陽起四指關沖,至頭之絲竹空。六經各長五尺,五六共三丈。手太陰起大指少商,至胸中中府。手少陰起小指少衝,至胸中極泉。手厥陰起中指中沖,至胸中天池。各長三尺五寸,六陰經共長二丈一尺……今雲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蓋但計其丈尺之數,俱以四末為始而言,非謂其行度如此也。後仿此。」值得注意的是,計算經脈長度的方法,以骨度作為衡量的標準,經脈之行雖有回轉彎曲,但仍以直行計算其長度。楊上善因此注云:「手六陽從指端至目,循骨度直行,得有五尺,不取循繞並下入缺盆屬腸胃者,循骨度為數,去其復回行者及與支別,故有三丈也。」
所謂二十八脈指十二經脈左右各一、任督脈各一、蹺脈左右各一。但是蹺脈有陰蹺、陽蹺二脈,其計數方法是:男子只計陽蹺脈,女子只計陰蹺脈。即《靈樞·脈度》所說的「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計數者為經脈,包括二十八脈在內;不計數者為絡脈,排除在二十八脈之外。正如《靈樞·脈度》曰:「此氣之大經隧也。」此處之氣指脈氣、營衛之氣。二十八脈是經脈之氣運行的主要通道,而其餘陽維、陰維、帶脈以及諸絡脈,雖亦具有運行氣血的作用,但是論其重要性仍稍遜於二十八脈。
具體到營衛之氣的運行,兩者又有不同。營氣自手太陰肺經始,依次至足厥陰肝經,復入手太陰肺經,其支別者,從足厥陰肝經分出,經督脈、任脈,亦復入手太陰肺經。如此循環不止,一晝夜五十周。蹺脈雖亦為二十八脈之一,但《靈樞·脈度》云「蹺脈者,少陰之別」。可見,循行於督脈、任脈的營氣是足厥陰肝經之「支別者」,循行於蹺脈的營氣為「少陰之別」,所以,營氣運行雖周復於二十八脈,但是實際上仍以十二正經為主體路線。《靈樞·五十營》云:「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週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所謂交通者,並行一數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營氣一晝夜運行五十周次,「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一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凡行八百一十丈」,正是經脈總長度十六丈二尺的五十倍。衛氣的運行,或與營氣二者並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或是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各二十五周。經氣運行的時間規律,是《內經》中時間醫學的重要內容,值得深入研究,但這一內容的研究始終不能脫離經脈的長度。
在《內經》的時間醫學中對營衛之氣運行節律性的認識包括亞日節律及週日節律。亞日節律是指一日內重複兩次至數次的節律變化。《內經》中多次提及營衛的運行符合此種節律。如《靈樞·衛氣》篇云:「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提出衛氣一晝一夜五十周於身,存在亞日節律變化。而有關營氣運行的論述則更為詳細,如上文中提及《靈樞·五十營》篇有「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的記載。古人以百刻計時制,一晝夜分為百刻,而營行五十周,則每週需時兩刻,即28分48秒。營氣流注的次序為:首先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循行到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復行於手太陰肺經,循環無端,無有休止。當營氣運行到某經時,某經經氣便出現一次高潮,該經的機能隨之旺盛,從而使人體生命活動產生週期變化,其實,這也正是中醫針灸臨床留針30分鐘左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十二正經某一經而言,這個週期,即屬於亞日節律。
週日節律是指以二十四小時或接近二十四小時為一個週期的節律變化,又稱晝夜節律變化。地球上有晝夜交替,存在著陰陽之氣的週日節律變化,人體尤其顯著的是陽氣,也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而呈現出週日節律的變化。人體營衛之氣的運行除了五十周於身是謂晝夜,還有在《靈樞·營衛生會》篇有「夜半而大會」的記載。《靈樞·大惑論》進一步引申出了人體寤寐的週日節律變化,即衛氣「週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明確指出了衛氣的運行隨著晝夜交替而存在節律性變化。
擇時針刺是二十八脈經脈之氣節律性變化理論對臨床的具體指導。其中以子午流注針法為代表。子午流注針法以十二經脈氣血循環盛衰的時間作為開穴的主要條件,它要求按時開穴,選擇最佳的針刺時間,以便調整氣血、恢復陰陽平衡。在針灸臨床上應用廣泛,療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