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的科學定位

科學的正確定義:「科學」一詞,在當今已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不論是科學家,士農工商,還是平民百姓,出口必言科學。科學概念在今天的社會活動中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然而,「科學」究竟是指什麼?它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科學」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多義的、模糊的和不準確的,成了一個稀里糊塗的「模糊詞」。毫無疑問,用這樣的一個「模糊詞」去評價某一件事物是否科學時,是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的。近百年來,學術界對於中醫是否科學的大爭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為了幫助讀者對於「科學」概念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作者試圖對「科學」一詞正本清源,以澄清其真實含義。

1、「科學」一詞的由來

百科名片對於「科學」做了如下介紹:科學一詞的英文為science,其本意是知識、學問。「科學」一詞取自中國古漢語,原意為「科舉之學」;科,分科、分類、項目之意;學則為知識、學問。近代日本在翻譯西方著作英文science的時候,引用了中國古漢語的「科學」一詞,意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和學問」。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了「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2、「科學」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追溯「科學」一詞產生的源頭可知,它源於西方,產生於近代,是指以培根(1561~1626)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他與笛卡爾(1596~1650)一起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

「science」一詞,最初是由笛卡爾的「真實而確定的知識」(Vera et certa scientia)這個短語延伸而來。笛卡爾在解釋滿足「真實而確定」的條件的時候給出過五個準則。這五個準則在20世紀的科學哲學中,叫做科學的有組織性、可理解性、完備性、可檢驗性、普遍性。有人對science的解釋是,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由此可知,狹義的科學概念雖然專指西方近現代以實驗為特徵的自然科學,但它所反映的卻是具有客觀真理性的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等。

廣義的「科學」概念,是在狹義「科學」的基礎上,從自然科學領域擴展、引用至社會、思維等領域,例如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及系統科學等。這時的「科學」概念,已不再局限於以實驗科學為特徵的自然科學領域,而是演變成了所有科學領域中的概念,反映的同樣是客觀真理,尤為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哲學層次意義上的「真理」和「正確」的代名詞。

總之,無論是狹義的,還是廣義的「科學」概念,它所反映的都是客觀真理性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科學實際上已成為「真理」的代名詞。

3、「科學」的最基本特徵

科學的最本質特徵是什麼呢?1888年,達爾文給科學下定義說:「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愛因斯坦堅決認定:「科學的目的,在於發現隱藏在自然界背後的確定性的規律。」二者的表述雖不一樣,但有共性認識:科學就是整理事實材料,並以此為依據,從中發現客觀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繫,即客觀規律。據此可知,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對於如何正確地定義「科學」,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侯燦教授在《醫學科學研究入門》一書中具有精闢的論述。

他舉例指出:蘇聯《簡明哲學辭典》(第四版)給科學下的定義是,「在社會歷史生活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的體系。」這個定義,就沒有說出科學的本質特徵。因為人類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體系有可靠的,也有不可靠的,不可靠的知識即使有系統也決不能說成是科學。美國《新韋氏國際英語大辭典》把科學定義為:一種積累起來的、可被接受的系統化知識,一種用科學方法獲得驗證的、具有正確性和確定性的分科的學問。這個定義雖然指出了科學的某些特徵,但同樣沒有指出最本質的特徵。例如,它沒有說明什麼是科學方法,什麼是正確性的標準。用科學方法定義科學是「同語反覆」,用「可被接受的」作為正確性標準則屬於主觀真理標準。

當然,人們對客觀真理的認識是一個無止境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從不知到知,從不完全的知到比較完全的知,從對客觀實際近似的、不完全的、相對的反映(即相對真理)不斷地接近完全的、絕對的反映(即絕對真理),永無止境。這就是說,「正確反映」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但又包含著絕對真理的成分,這才是科學的最本質特徵。

根據以上理解,侯燦教授給科學一詞下了一個簡短的定義:科學是人們正確反映客觀實際及其規律性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那麼,怎樣證明確實「正確反映實際」了呢?馬克思主義哲學做了明確的回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就是說,科學理論是否能夠正確反映客觀真理,要把它再放到實踐去檢驗,從檢驗的結果中去證實其正確性。

綜上所述,狹義的科學概念和廣義的科學概念反映的是客觀真理。

  中醫理論的科學性定位

「科學」一詞既然被定義為反映客觀事物內在本質及其規律性的知識體系,那麼,我們完全可用這個定義來衡量中醫理論是否屬於科學的理論。

從廣義的哲學層次來看,中醫理論經過了幾千年的臨床檢驗,證明它在指導臨床治病時行之有效,甚至會出現出人意料的療效,這就足以證明它反映客觀真理的科學理論。

從狹義的自然科學層次講,中醫理論是從人體整體功能角度闡述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病理變化和臨床診治規律的知識體系,它在指導臨床治病時行之有效,而且治療慢性病的療效遠遠超過現代醫學的療效,這就足以證明它是科學的理論。根據「結構決定功能」的原理,中醫所闡述的人體整體功能決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一定有其物質基礎。目前雖然還沒有完全找到其物質基礎所在,但並不能說明中醫理論就沒有物質基礎,只能說明研究方法不到位、不正確,工夫還沒下到能解決問題的關鍵地方。筆者研究中醫理論近30年,試圖闡述中醫元精、元氣、陰陽、臟腑、經絡、氣血等概念的物質基礎,初步證明了中醫理論的科學價值。拙著《現代科學破解元氣陰陽千古之謎》一書已出版,書中詳述了元精、元氣、陰陽學說的物質基礎及其多個規律,從而證明中醫元氣、陰陽學說是超越時代的科學理論。

筆者給中醫理論的定位是: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一樣,屬於自然科學理論範疇。從它對於人體整體系統觀的認識上來看,中醫理論是超越時代的先進科學理論,因為它遠遠超過了現代醫學對於人體整體水平上生命、疾病和治病規律的認識高度。筆者採用中醫方法(包括中藥、運氣點穴、推拿、導引)治療各種疾病30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對於許多採用西醫方法治療無效的慢性難治性疾病,均可收到顯著的療效,有時甚至是手到病除,充分證明了中醫方法治病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