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運化水濕,脾失健運,濕聚為痰為飲,痰飲中阻,清陽不升,故清竅蒙蔽而致頭痛;或肝失疏洩,諸氣憤郁,可致痰飲上逆而致頭痛。
辨治方藥
臨床表現:頭痛昏重,或嘔惡痰涎,或胸脘痞悶,或便溏尿少,或身體偏胖,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溫化痰飲,健脾降濁。
基本方藥:桂枝10克,茯苓、澤瀉各15~30克,豬苓、白朮、白芍各15克,吳茱萸、炙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劑,分3次餐後1小時溫服。
方解:本方即五苓散加白芍、吳茱萸、甘草組成。方中主以五苓散加炙甘草,健脾利水,溫化痰飲;加吳茱萸,溫中降濁止頭痛;白芍養肝柔肝,且桂芍相配,可以平沖止逆。
臨床加減:痰多或嘔逆者,選加法半夏、代赭石(先煎)、陳皮等;頭痛劇烈者,選加川芎、白殭蠶、羌活、白芷等;眩暈著者,加鉤籐(後下)、天麻,若血壓高者,再加夏枯草、白蒺藜等;脾虛氣短,食少便溏者,選加黨參、砂仁、山藥、陳皮等。
此外,病痰飲者,常中氣虛羸,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若痰飲頭痛,經久不愈,時輕時重,血壓異常,步態不穩,伴有明顯的氣虛乏力,或胃腸功能虛弱等症,可選用李東垣之半夏白朮天麻湯(姜半夏、麥芽、神曲、白朮、蒼朮、黨參、黃芪、陳皮、茯苓、澤瀉、天麻、乾薑、黃柏)加減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