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中醫學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更是愈來愈被世界人民所關注和重視。然而值現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之際,古老的中醫學卻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為此,如何培養中醫優秀人才,搞好現代中醫教育便成為中醫界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強化傳統文化教育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產物,它攜以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為深厚底蘊,揉合了儒、道、佛等人文哲學思想的影響,並從中國古代的天文、地理、氣象等自然學科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形成了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來達到養生、保健和治療疾病目的的醫療理念。

近年來,由於受到西方文化衝擊,不少中醫學子對中醫藥文化提出質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傳統文化缺乏敬重和認同。然而綜觀歷代醫家,都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而中國傳統文化又是中醫事業得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土壤,那麼現代的中醫教育又怎能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呢?

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中醫學是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出來的醫學知識,實踐性很強。古人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這說明即使理論知識學得再多,但如果缺乏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中醫院校的選址對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各個省市都在建大學城,這本來是件好事,有利於資源的共享,但是中醫院校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盲目地跟隨,而是應將中醫院校設在自己附屬醫院的附近,這樣便於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或者在中醫院校設立一個門診部,以便學生跟隨老師學習和實踐,

重視經典的學習

古往今來的著名醫家,無不是熟讀經典,躬身實踐而登上中醫學術巔峰的。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就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指出:「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可見他對《內經》、《難經》的推崇和重視。事實證明,讀經典、學名著是每位杏林學子的必經之路。況且中醫經典還能給人們帶來智慧的啟迪,發揮提高中醫藥人才素養的作用。俗話說:「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醫生這一特殊的職業與生命息息相關,醫德比醫術更加重要。通過對中醫經典的學習和領悟,可以同時提升杏林學子的醫術和醫德。

恰當的課程設置

現在,在中醫院校裡中西醫課程之比達到6:4,甚至是1:1,而在西醫院校中開設的中醫課程少之又少。當接受過這種「中西混雜」的學生參加工作時,由於對中醫知識的認識不深,掌握不牢,常常轉而應用西醫方法進行診治疾病,這豈不違背了當初辦中醫院校培養中醫人才的目標,甚至還會加重中醫「傳承危機」現象。不是反對中醫學生學習西醫,而是覺得這種課程設置有待商榷,應該更多的從學生和中醫學本身的特殊性來考慮,探索出具有中醫特色的課程設置,只有在掌握中醫精髓的基礎上,去學習西醫才不會造成思維的混亂,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中醫人才。

發揚師承優勢

古代培養中醫人才的模式主要是師帶徒,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都比較強。為了將傳統師帶徒和現代批量培養人才有機地結合,應運而生了一種新的模式——導師制。旨在通過臨床跟師學習,總結導師的學術精華,使中醫學子具備紮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功底和較高的臨床診療水平。

然而現在的導師制培養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必須予以重視。尤其是本科生導師制,很多本科生導師不僅帶本科生,還帶碩士生以及博士生,再加上導師自己需要上臨床以及科研,根本就沒有剩餘的精力留給本科生,這樣的導師制無異於一張空頭支票,如此下去或許滿足了現代的「批量」生產,卻丟失了中醫人才的「質量」。這種沒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必然會被現代競爭殘酷的市場所淘汰。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