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某,女,16歲,學生,浙江人,2012年11月5日就診。
患者主訴間斷性頭痛伴嘔吐1月。患者於1月前熬夜學習,數日後出現頭痛,呈反覆間斷性發作,頭痛以前額為著,午後為甚,伴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非噴射狀,下肢無力,口服「西比靈」、「正天丸」等病情未見好轉,遂前往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查頭顱MRI後診斷為「梗阻性腦積水」,並給予對症治療半月餘,症狀較前略有改善。現為求進一步治療前來我院就診。
刻下症見:間斷性頭痛,以前額為著,午後為甚,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雙下肢無力,食納一般,睡眠欠佳,二便調,舌暗有瘀斑,苔白潤,脈澀弦。
查體:神清,精神差,痛苦貌,查體合作,心肺腹(-)。頭圍58厘米,無落日目,頸無抵抗感。上肢肌力,肌張力正常,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略低,布氏征(-),巴氏征(-)。
輔助檢查:MRI檢查示:梗阻性腦積水。
中醫診斷:腦積水(水瘀互結,壅塞腦竅)。
西醫診斷:中度梗阻性腦積水。
治則:化瘀利水,開竅通絡。
治療方法:1.腦康靈膠囊口服, 每次5粒,每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麝穿腦立通顆粒口服,每次5克 ,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丹紅益腦膏外敷頭部,每週換藥1次;
3.針灸:風池、太陽、內關、列缺、足三里、三陰交,每日1次,配合按摩。
治療結果:治療1月後,患者頭痛頻率減少,仍偶有嘔吐,雙下肢活動明顯改善,3個月後,雙下肢活動基本恢復,頭痛、嘔吐症狀消失,停針灸、按摩,繼續內服、外敷上述藥物3月後,臨床症狀完全消失, CT複查腦室恢復正常,隨訪至今未見異常。
按:患者以「間斷性頭痛伴嘔吐1月」為主訴,病屬中醫「腦積水」範疇。病位在腦。該患者先天不足,陽虛陰盛,陰乘陽位,水積於腦,水瘀互結,腦竅不通。復因熬夜數日,過勞則耗傷氣血,氣血運行無力,血行澀滯,壅滯腦絡,腦竅不通,水濕停積益甚;水瘀阻塞腦絡,重濁之邪阻遏清陽,壓迫腦髓,阻塞腦竅,腦竅不通則出現間斷性頭痛。腦竅不通,氣機不利,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而出現時有嘔吐之症。脈澀弦為水瘀互結之象。
本病實屬瘀血阻絡,腦竅不通,有形之水邪無去路所形成的邪盛之實證,因此治宜遵從「急則治其標」的原則,當先去其實,故以化瘀血和利水濕為兩個重要治則。唐容川《血證論》認為:「須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水瘀消除,新血自生,氣血上榮,腦髓得養,則病自愈。
本例患者在治療中採用了化瘀利水、開竅通絡之治法,是針對腦積水之病機關鍵而設,所以在臨床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因此找準病因病機,然後對證治療,是治療本病收效之關鍵。
腦康靈膠囊方中,紅花、川芎為君藥。紅花性味辛、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因「血不利則為水」,「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二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熄風行水之功。方中用人工牛黃、地龍、石菖蒲為臣藥。人工牛黃,苦、甘、涼,歸心、肝經,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之功。地龍性味鹹、寒,具清熱定驚,通絡,利尿之功。石菖蒲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之功。三藥合用,共奏豁痰開竅、利水定驚、醒神益智之功。
用茯苓皮為佐藥,茯苓皮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肺、腎經,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力,在本方中用茯苓皮一是佐助君臣藥利水滲濕;二是防止君臣藥久服損傷脾胃,顧護後天之本,以達到祛邪不傷正之目的。冰片為方中使藥,其性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功,引諸藥歸於腦竅。諸藥相伍,共奏活血化瘀、開竅利水之功,使瘀血得化、腦竅得開、經絡得通、積水自消而康復。
麝穿腦立通顆粒,方用川芎、丹參為君藥,共同發揮行氣活血、活血化瘀作用;以全蠍祛風通絡為臣藥,協君藥活血化瘀,以穿山甲、王不留、路路通、車前子為佐藥,醒神通氣、疏經利水,以麝香開竅,通絡,散瘀為使藥,引諸藥歸於腦竅。諸藥為伍,使腦竅得通、經絡疏暢、瘀血得除、積水自消而康復。
再結合丹紅益腦膏外敷以加強開竅通絡、化瘀利水之功,配合針刺膀胱經、脾經、腎經、大腸經之穴位以調理脾腎,利水開竅。經「三位一體」綜合療法的運用,共同起到了化瘀利水,開竅通絡之效,所以本患兒在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後取得了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