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陳××,年五十六歲,得反胃吐食證,半年不愈。
【病因】
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傷脾胃,廉於飲食,後又因處境不順心多抑鬱,致成反胃之證。
【證候】
食後消化力甚弱,停滯胃中不下行,漸覺噁心,久之,則覺有氣自下上衝,即將飲食吐出。屢經醫診視,服暖胃降氣之藥稍愈,仍然反覆,遷延已年餘矣。身體羸弱,脈弦長,按之不實,左右皆然。
【診斷】
此證之飲食不能消化,固由於脾胃虛寒,然脾胃虛寒者,食後恆易作洩瀉,此則食不下行而作嘔吐者,因其有沖氣上衝,並迫其胃氣上逆也。當以溫補脾胃之藥為主,而以降胃鎮沖之藥輔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白朮(三錢炒)乾薑(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赭石(六錢軋細)炙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煎服後,覺飲食下行不復嘔吐,翌日頭午,大便下兩次,再診其脈不若從前之弦長,知其下元氣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鎮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錢(用頭煎和次煎之湯,分兩次送服)、蘇子二錢,日煎服一劑,連服十劑霍然全愈。蓋赤石脂為末送服,可代赭石以降胃鎮沖,而又有固澀下焦之力,故服後不復滑瀉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