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胡某某,男,64歲。於2008年7月就診。
3天前睡覺起床後出現頸項、肩背拘緊不舒,漸至頸項不能自主扭轉。刻下症見:頸項強直,不能扭轉。形體壯實,畏寒無汗,口淡無味。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證屬風寒外束,經氣不利,治以發汗解表,升津疏經。處方:葛根60克,麻黃4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生薑45克,大棗12枚(掰)。3劑,每劑以水2000毫升,先煮葛根、麻黃,減400毫升,去上沫。將其他藥物納入,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服完1劑,全身發熱,但未出汗。服完2劑,全身微微出汗,病去大半。3劑服完,頸項活動自如。
按:「落枕」之名首見於《素問·骨空論》,又名失頸、失枕。多因睡臥姿勢不當,或頸部感受風寒,或外傷引起。症見頸部酸痛不適,俯仰轉動不靈,重者疼痛延及患側肩背及上肢,頭向一側歪斜,並有患側頸部壓痛等。《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治之」所述症狀、病機與「落枕」相合,故用之多能收「一劑知,二劑已」之效。《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論葛根湯:「是方也,即桂枝湯加麻黃葛根。麻黃佐桂枝發太陽榮衛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陽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湯加麻黃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陽明,以嘔利屬陽明多也。二陽表急,非溫服覆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嘔或利,裡已失和,雖歠粥而胃亦不能輸精於皮毛,故不須歠粥也。柯琴曰:此證身不痛腰不疼,骨節不疼不惡寒,是骨不受寒矣。頭項強痛下連於背,牽動不寧,是筋傷於風矣。不喘不煩躁,不乾嘔,是裡不病。無汗惡風,病只在表。若表病而兼下利,則是表實裡虛矣,比麻黃青龍二證較輕。然項強連背拘強,更基於項強無汗,不失為表,但脈浮不緊,故不從乎麻黃,而於桂枝方加麻黃倍葛根以去實,變便麻桂之法也。蓋葛根為陽明主藥,凡太陽有陽明者,則佐入太陽藥中;凡少陽有陽明者,則佐入少陽藥中,無不可也。」張潔古云:「要知葛根桂枝俱是解肌和裡之藥,故有汗無汗,下利不下利,俱可用,與麻黃之專於發表者不同也。」惟是用經方必用經方之用量,或同比增加或同比減少,切不可隨意調整藥物之間的比例,並謹遵煎煮方法、服藥方法、調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