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綜合征又稱「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困擾絕經前後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屬於中醫「經斷前後諸證」的範疇。本病多發生於45~55歲的婦女。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心悸失眠、情志不寧、浮腫便溏、皮膚蟻行樣感、頭暈耳鳴腰酸、肌肉關節酸楚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三三兩兩,輕重不一,持續時間或長或短,短者僅數月,長者遷延數年,危害婦女身心健康。
婦女在絕經前後,腎氣漸衰,天癸漸竭,沖任二脈虛衰,陰陽平衡失調而出現腎陰不足或腎陽虛衰,或腎陰陽俱虛。更年期女性,身處社會、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壓力,職業和家庭的雙重負擔,加之如再遇到社會地位、生活習慣的改變,往往會表現為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日久肝木克伐脾土,脾失健運。
導師門九章教授為山西省名中醫,臨證善用經方,思路開闊,力倡 「方精藥簡、證因同治」,施治於多種疑難病症,療效顯著。對更年期綜合征也頗有研究,他強調,治療該病要明辨病因,分清證型,常從腎陽虛、肝郁氣滯血瘀、肝郁脾虛論治。
病案1
魏某,女,50歲。月經週期不規律1年餘。2014年4月29初診,症見:月經量少,疲乏,腰背冷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眠差,納可。舌黯,苔薄白,脈沉細弱。
辨證:更年期綜合征,腎陽虛型。
治法:興陽溫腎。
處方以腎氣丸加減:制附子6克,熟地8克,山萸肉10克,山藥15克,丹皮9克,澤瀉6克,茯苓15克。水煎服,10劑,兩天1劑。服藥10劑,自訴腰背冷痛減輕,精神明顯好轉,繼上方調治2月而愈。
按:腎氣旺盛則衝脈能主血海,任脈能主諸陰,經行依時而下。今患者超過七七之年,腎氣衰弱,陰陽不和,沖任虧虛,故經行前後不定。腎陽衰憊,命門火衰,陽氣不能外達,經脈失於溫煦,故見腰背冷痛,疲乏;腎陽虛,膀胱氣化無力則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暗,苔薄白,脈沉細弱皆為腎陽虛衰之象。治當興陽溫腎,故針對病情以腎氣湯加減。此患者屬典型的腎陽虛,門九章教授用腎氣湯原方非大補腎陽,意在借助興陽藥物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從而改善功能不足的狀態。
病例2
陳某,女,41歲。2014年12月15初診,症見月經不調,月經量少,色黑,有血塊,兩脅脹痛,情緒欠佳,心煩易怒,眠差,大便可,無腰困。舌質黯紅,苔薄白,脈弦澀。
辨證:更年期綜合征,肝郁氣滯血瘀。
治法:疏肝理氣化瘀。
處方以逍遙散加減:當歸12克,生白芍18克,炒白朮9克,茯苓12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懷牛膝9克,丹皮9克,遠志6克,水煎服,10劑,兩天1劑。
按:此患者月經量少,色黑,有血塊,兩脅脹痛,心煩易怒,舌黯紅,脈弦澀為肝郁氣滯血瘀之證,故投逍遙散加減。《本草綱目》曰:「牛膝乃足厥陰、少陰藥。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則能去惡血。」故加懷牛膝活血祛瘀;氣滯血瘀易於化熱,以丹皮清熱涼血;遠志有安神益智之功。全方共奏疏肝理氣、化瘀調經之效。
病例3
張某,女,47歲。2014年10月20 初診,症見經行紊亂,來潮前後不定,量多少不一,失眠,入睡困難,心煩不安,口苦,盜汗,納差。舌淡,有齒痕,苔薄白,脈弦。
辨證:更年期綜合征,肝郁脾虛。
治療:疏肝健脾。
處方: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柴胡6克,黃芩6克,姜半夏9克,黨參9克,炒白朮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麥冬12克,五味子9克,生薑3片,大棗4枚。水煎服,10劑,兩天1劑。
複診:患者欣喜自述,服藥後症狀明顯好轉。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0劑。
按:門九章教授將小柴胡湯中7味藥按照功能分為兩組。柴胡、黃芩、姜半夏為攻邪之用。人參、甘草、生薑、大棗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實裡而防邪。並且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認為現在人們飲食不節、喜食冷飲、工作壓力的增大,均會導致脾胃受損,脾失健運,導致痰濕內生,故常加白朮、茯苓共同健脾益氣燥濕。因此小柴胡湯原為和解少陽而設,實為疏肝健脾之方。此患者心煩不安,口苦,納差,舌淡,有齒痕是肝郁脾虛之證,同時結合患者體質狀態,應用最善於扶正祛邪的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一方面健脾扶正,使土生木旺而不戀邪;一方面清瀉祛邪,使邪去而不傷正,相輔相成,正復邪除。門九章教授針對更年期綜合征常見的心煩、盜汗,臨床喜用麥冬、五味子。麥冬味甘柔潤,性偏苦寒,長於滋陰生津,又可寧心安神。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為主,善能收斂止汗,《醫林纂要》曰:「寧神,除煩渴,止吐衄,安夢寐。」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斂汗安神之效。
門九章教授認為本病症候複雜,涉及多個臟腑,故在治療時應著眼於整體觀念和辨病、辨證施治,同時兼顧患者體質狀態,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另外,本病常見失眠、情緒波動等神經精神症狀,在診療過程中,注重患者心理的調攝與疏導,也是確保療效的重要輔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