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靶點」治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是一側面神經受激惹而產生的功能紊亂症候群,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激動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漸漸涉及整個面部,甚者可累及頸及肩部肌群。西醫學對此病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採用對症治療,但效果欠理想。

面肌痙攣屬於中醫學、「瘛疭」範疇。發病多因人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腠理不固,風邪挾痰入面部陽明、少陽之經,致使顏面肌腠經絡痺阻,氣血運行不利,肌肉筋脈失於濡養致面肌拘急弛縱。若邪氣入侵日久,治療失當,津液不行形成正虛邪實、虛實夾雜之頑疾。其形成以虛、風、痰、瘀血四者為基本病理基礎,治宜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

穴取「靶點」(醫者在患者面肌痙攣肌肉跳動處,用手指力量適中、逐點逐點地反覆按壓,當按壓到可以明顯抑制肌肉抽動時即是)、四關、神門。令患者取適宜體位,將穴位處充分暴露。常規消毒後將圖釘型撳針用鑷子挾住針的尾部,使針身與穴位皮膚成90度角,按壓刺入「靶點」,針尾部的圓圈平放於皮膚上,用創可貼固定。囑患者埋針處禁濕水,每日自行用手按壓埋針處3~5次。夏季每日一換,其他季節可隔3天一換。四關、神門各取毫針直刺一寸,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約一分鐘後,留針30分鐘,並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每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休息10天後再進行下個療程。

方中「靶點」是面肌痙攣邪氣集聚的陽性反應點,在該處埋針可以起到疏散風寒、活血通絡、消除局部集聚邪氣的作用,符合中醫學近治理論的原則。四關即合谷與太衝穴,兩穴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手一足、一升一降,相互配伍,達到調節氣血、平肝熄風、運化寒濕的功效。再配以神門補益心氣(血),諸穴合奏疏肝解郁、條達氣機、復陰斂陽之功,使面肌痙攣得以康復。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