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又名紅藍花、草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花,每年五六月份開花。花瓣由黃變紅時採摘,烘乾即可入藥。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東漢時期,紅花已經作為中藥材應用於臨床治療,張仲景就曾用紅花治療婦女病,並將其記載於《金匱要略》中:「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本草匯言》稱紅花為「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也」。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有活血通經、化瘀止痛的功效。擅長通經,治療婦女血瘀痛經、經閉、產後瘀阻有較好的功效,另外也可用於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絞痛及跌打損傷等病症。近年來,中醫臨床上常用紅花及其復方制劑治療血瘀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紅花含有多種具有治療作用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多糖、木脂素類、色素、揮發油、膳食纖維、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和腺甘等成分。藥理學研究表明,紅花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並有明顯的鎮痛效果,對婦女痛經有較好效果;紅花能改善心肌及腦組織的微循環障礙,並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另外,紅花還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和保肝等作用。
血瘀型心絞痛:紅花5~10克,放入水杯中,先用少許涼開水浸泡半小時,再用開水沖泡15分鐘後,代茶飲。或用桃仁10克,紅花5克,丹參5克,元胡5克,水煎兩次,合併藥液,分3次服用。
褥瘡:取紅花500克,加水煎後濃縮成膠狀,塗於紗布上貼患處,敷以消毒紗布固定,隔日換藥一次。
胼底(腳墊):紅花、地骨皮各40克,研成細末,加甘油100克攪勻,塗於足底,每日兩次。
閉經:紅花、蘇木、當歸各等份,水煎後加入黃酒一盅,煎至再沸後去渣取汁,食前溫服。
中耳炎:取紅花0.3克,枯礬30克,共研細末,將少許藥末吹入耳中。
專家提醒,紅花為活血通經之藥,並有明顯的子宮興奮作用,所以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近年來,有個別應用紅花後出現鼻出血等不良反應的報道,服用時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