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藥之山藥

山藥味甘性溫,屬補益藥。功能補脾胃、益肺氣、強腎固精、治帶下。補脾胃,益肺氣、治帶下用炒山藥,強腎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藥

1、補脾胃;配白朮,黨參,茯苓、扁豆,蓮子肉、炒芡實等,常用於脾胃虛而大便虛瀉難愈、四肢疲乏無力,脈虛等症。山藥有補脾胃而止洩瀉的作用。

2、益肺氣山藥有補脾胃以益肺氣的作用:常配合黨參、五味子,黃芪、陳皮、白朮等,用於肺氣虛而致的氣短乏力,懶言聲低,自感胸中氣少、右寸脈虛等症。

3、強腎固精:山藥有強腎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黃、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鎖陽。金櫻子等用於腎虛而滑精,遺精等症。

山藥生用能補腎生精、益肺腎之陰而治消渴。以上消明顯者(口渴甚、飲水不能解渴,消瘦、尿多,自汗等),可配伍天花粉、麥冬,知母、黃芩、五味子,沙參、生石膏、烏梅等同用,以中消較明顯者(飲食倍增,易飢餓,多飲多食,人體消瘦,四肢乏力等),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黃精,黃芩、花粉、生大黃、生地黃等同用,以下消為甚者(尿頻數,尿量多,口渴,腰酸痛,膝腿乏力,陽萎等),可配伍生地黃、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澤瀉,丹皮,茯苓,肉桂(少量)等同用。近些年來根據以上經驗和理論,隨證加減變化,用以治療糖尿病、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表現為消渴證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治帶下:脾腎兩虛、濕邪注於下焦可發為帶下病。濕寒重者多為「白帶」,濕熱重者多為「黃帶」或「赤帶」。山藥既能補脾胃以化濕邪,又能固腎氣以止帶下。治自帶常與白朮、蒼朮、茯苓,龍骨、烏賊骨,吳萸、烏藥及車前子等同用,治黃帶常與黃芩、黃柏、白果、車前子、芡實,苡米等同用,治赤帶常與黃柏炭、茜草炭、川斷炭、乘寄生、茯苓,當歸炭、白朮,白芍等同用。

白朮燥濕健脾,益氣生血之力大於山藥,山藥補腎強精之力大於白朮。

炒苡米、炒山藥均能健脾止瀉,但苡米偏於利濕以燥脾,山藥偏於補脾腎而固澀。

對於陰虛火旺而導致睥虛洩瀉者,如只用白木、苡米之類治療,易致腎陰受傷,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用山藥配蓮子、芡實等以實脾,則補脾而不妨於腎。

用山藥時,有時可產生氣壅。腹中脹悶、食慾不振等副作用,這時可配用一些陳皮,以防其副作用。用量一般為三錢至七,八錢。必要時也可用到一兩多。腹脹,中焦滿悶者,不宜用。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