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又名魚腥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乾燥水上部分。產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收,洗淨,陰乾用或鮮用。名見《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氣。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鹼。葉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異槲皮甙。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3、增強免疫系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藥用
1、用於肺癰咳吐膿血及肺熱咳嗽,痰黃而稠等。前者,常與桔梗、蘆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後者,常與黃芩、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藥同用。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藥。
2、用於熱毒瘡瘍,常與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內服外用均可。
3、用於熱林小便澀痛,常與木通、滑石、車前子等利尿通淋藥同用。現代多用治肺膿瘍,肺炎,急、慢性氣管炎,尿路感染等。
以魚腥草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藥製劑有魚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用於肺膿瘍,痰熱咳嗽,白帶,尿路感染,癰癤等。又如復方魚腥草片(由魚腥草、黃芩、板藍根、連翹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外感風熱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食用
魚腥草別名側耳根、豬鼻孔等,涼拌側耳根是民間的一道傳統佳餚。魚腥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常與蘆根、桔梗、瓜蔞等同用於肺癰吐膿(相當於現代醫學講的肺膿瘍),痰熱喘咳。用於熱毒瘡瘍時,可與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等同用,亦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若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疔癤紅腫癢痛,亦可單用本品製成搽劑,外塗患處(如《中國藥物大全》提及的皮炎寧)。魚腥草用於膀胱濕熱,小便淋漓澀痛時,常與車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亦可單用魚腥草,不僅治療熱淋,尚可治療白濁及白帶。用於大腸濕熱、洩瀉痢疾時,多與黃連、黃柏、白頭翁等配用,也可與山楂炭配伍,治療熱痢(相當於現代醫學講的細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