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行氣化痰,解毒消腫,燥溫止癢。主風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脹痛,食滯納呆,水腫,跌打傷腫,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痔瘡腫痛,湯火傷,風毒腳氣,疥癩,濕疹疫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研末摻;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綱目》:解瘴癘,去胸中邪惡氣,溫脾燥濕。
2.本經逢原:下氣溫中,破痰,散結氣。
3.《本草求原》:洗風毒腳腫,疥癩。
4.《嶺南採藥錄》:治風寒咳嗽,胞衣不下,馬嘴疔及湯火傷。
5.《陸川本草》:驅蟲,消腫,止癢,去腐生肌。治疳疔,潰瘍,蟲牙痛。
6.《嶺南草藥志》:敷瘡毒,熏痔瘡,理跌打。
7.《廣東中草藥》:治妊娠水腫,癤瘡,皮膚濕疹,香港腳,胃寒痛。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