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利水;安胎。主感冒發熱;血痢;便血;水腫;妊娠腹痛;目赤腫痛;燙傷;瘡瘍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附方
1治小兒渴痢:櫸皮十二分,括樓、獲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台。上五昧,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會,去滓,溫服,量大小與服之。(《古今錄驗方》櫸皮飲子2治小兒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櫸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錄驗方》犀角櫸皮煎)3治通身水腫:櫸樹皮煮汁日飲。(《聖惠方》)4治(目)飛血赤脈:櫸皮(去粗皮,切)二兩,古錢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熱洗,冷則再暖。(名聖濟總錄》櫸皮洗眼方)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時行頭痛,熱結在腸胃。
2.陶弘景:夏日作恢,去熱。
3.《唐本草》:煮汁,療水及斷下利。
4.《日華子本草》:下水氣,止熱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揮樹皮,治熱毒風,煽腫毒。
摘錄
《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