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筆下的鉤籐

《紅樓夢》裡有一節是描寫鉤籐的神奇作用的,那鉤籐到底為何物呢?中醫認為,氣在人體內運行不息,環周不休,而且有一定的運行方向和運行規律。肝氣以下行為順,若上行則為逆向,稱之為「肝氣上逆」。由於薛姨媽是肝氣上逆,氣滯於上半身,所以引起了兩脅疼痛。寶釵急用鉤籐濃煎給其母服下,也可說是對症下藥了,由於鉤籐的平肝息風功能,才使薛姨媽肝氣也漸漸平復了。

鉤籐又名雙鉤、薄鉤籐,是中醫臨床常用的平肝解郁類中藥。鉤籐性味甘而微寒,有熄風止痙,清熱平肝之功,常用於驚癇抽搐等,不僅善於息肝風,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陽,疏肝郁,對於肝郁氣滯或肝經有熱,脅肋疼痛,頭漲頭痛,目赤腫痛,頭目眩暈等也很有效驗。鉤籐入藥最初的文字記載,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但古代醫家認為其氣輕清,故多視為小兒的專用藥,正如陶弘景指出:「療小兒,不入余方。」後世中醫學家不斷拓寬它的應用範圍,現已成為內、兒、婦科的常用藥。在《本草綱目》上記載:「鉤籐,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暈,皆肝風相火之病。鉤籐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息,則諸證自除。」中醫學認為,鉤籐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經,有清熱、平肝、止痙的功效。其實,近代醫家就多用鉤籐治療肝炎患者的心煩意亂、性情暴躁、左脅疼痛,同樣取得良好療效。

近年鉤籐在臨床上應用的更加廣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於治療高血壓。經藥理實驗證實,鉤籐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顯著的鎮靜作用,還不產生嗜睡的副作用。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鉤籐煎劑後2~7日,血壓開始下降,10日後漸達最佳效果,尤其是早期高血壓療效更好。然而,鉤籐不宜久煎,因鉤籐煮沸20分鐘後,其降壓成分即被破壞。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療效不顯著,可增至每日100~150克,便可取得滿意的療效。

其降壓原理是能抑制血管運動中樞,阻滯交感神經和神經節,擴張外周血管,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由於外周阻力降低,從而血壓下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症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也許正是鉤籐的這些功效,讓薛姨媽療效甚佳,可見曹雪芹那時就已經掌握了鉤籐的常識,寫出了如此專業的情節。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